无因管理之债是指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了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进行的管理或服务的实际行为所产生的债务。
第一、管理他人事务:所谓“事务”指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一切事项。适于作为债务客体的事项均包括在内,而单纯的不作为则不属于事务。不适合作为管理事务的事项包括宗教、道德或习俗的事项,例如为他人祈祷或为他人提供建议等;违法行为,例如为保护行窃者藏匿赃物等;需要本人授权才能实施的行为,如公司股东投票等。
所谓他人的事务是指无因管理的事务必须是他人的事务,而不是管理人的事物。他人的事务包括客观的他人事务和主观的他人事务。客观的他人事务是指根据事务的性质,自然属于他人的事务,例如为他人偿还债务。主观的他人事务是指事务在性质上与特定人没有直接的关联,需要根据管理人的意愿来决定是否属于他人事务,也称为中性事务,例如为了他人利益而购买物品。
所谓管理他人事务是指实现他人事务内容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限于管理行为,还包括保存、改良、利用等行为,甚至可以是处分行为。
管理人如果根据法律或合同对他人事务负有义务,则不构成无因管理。
第一、依法律直接规定对本人负有义务的情况不构成无因管理。在私法上,例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财产、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财产、遗嘱执行人对遗产等都有法定的管理义务,这些情况不构成无因管理。在公法上,例如警察的救助行为、消防队员的救火行为,属于其公法义务,也不构成无因管理。
第二、依合同对本人负有义务的情况不构成无因管理。例如委托、雇佣、承揽等合同中,管理人为本人管理事务是基于合同约定的义务,这种情况不构成无因管理。
即使管理人有法律上的义务,当其超过义务范围处理事务时,超过部分仍然属于无义务范围,构成无因管理。例如共有人中的一方超过自己应承担的费用部分为其他共有人支付费用,超过义务范围的部分属于无因管理。
管理人进行无因管理是为了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管理他人事务,即有为他人谋利益的目的。
一、阻却违法:即管理人的管理行为成为合法行为。
二、产生债务关系:即产生无因管理之债。
无因管理是无因管理之债产生的基础,而无因管理之债则是无因管理的法律效力,其内容包括管理人与本人享有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
对于造成被管理财产损害或丢失的情况,如果管理人未履行适当的管理义务导致被管理人受损,管理人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果管理人的损失是非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则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轻过失在紧急情况下免责)。
无因管理之债的法定债权能否转让的问题。从民法和合同法的角度分析,债权并不符合财富的法律特征,因此债权转让不属于民法调整的对象。合同标的主要包括有形财富、无形财富等,债权并不属于合同标的范围,因此一般不能作为合同的标的进行转让。结论为除法律规定外,债权
如果将委托保管的东西高价出卖,是一种无权处分。取得财产上的利益,是指因一定事实而增加财产总额。不当得利的成立须以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为首要条件,若仅致他人损害,而自己并未获得利益,即使负赔偿责任,也不构成不当得利。若仅有一方获利而无他方受损,则不能构成不
由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基于无因管理这一法津事实,便产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即产生了管理人与本人双方的民事责任。笔者认为,无因管理引起的民事责任包括三个方面。无因管理行为可能带来的损失除以上两个方面外,还包括给他人带来的损失,无因管理是一种合法行为,但如客观
民事责任竞合在实践中最常见的就是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就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而言,是指一个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同时符合违约行为的要件和侵权行为的要件,从而导致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一并产生,且基于一个不法行为产生的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相互交叉重叠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