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是一个泛概念,主要针对会计科目中的坏账科目进行定义。不良资产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银行的不良资产、政府的不良资产、证券、保险、资金的不良资产以及企业的不良资产。金融企业是不良资产的主要来源。
银行的不良资产严格来说也被称为不良债权,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指的是借款人无法按时、按量偿还本息的贷款。换句话说,银行发放的贷款无法按照预先约定的期限和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指不良贷款。此外,银行的不良资产还可以以某种方式参与企业的股权和生产经营,并赋予监事职能。
政府、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机构的不良资产适用统一会计准则。这类不良资产指的是企业尚未处理的资产净损失和潜在亏损(资金)挂账,以及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应提未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各类有问题资产预计损失金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第六十四条: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债务人未按照约定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履行的方式不符合约定,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六十五条: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的情况下,第三人未履行债务或履行的方式不符合约定,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六十六条:当事人互相承担债务且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情况下,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不良资产的处置周期与法律措施。不良资产的处置周期通常为半年至一年,包括确定标的、尽职调查、谈判、报批、拍卖、签约付款和债权交接等步骤。金融机构在催收不良资产时,可以采取扣收款项、主张债权、强制执行财产等法律措施。不良资产清收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但可
债权转让合同的主体资格限制。出让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受让人在买卖行为时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身份可能受到法律限制,如不得向外国人转让债权等。关联人员如国家公务员等不得购买不良资产债权,否则将损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
债务重组的特征,主要涉及到财务困难的公司。债务重组涉及多方关联方,包括可能介入的政府,其损益难以衡量。此外,文章还详细描述了债务重组协议的内容,包括偿还债务、利息计算、违约处理、逾期处理、权利保留、行为限制、担保责任和其他约定等条款。
银行资产剥离的定义和类型,包括政策性剥离和商业性剥离。政策性剥离涉及国有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清算,具有政府指令性划转国有资产性质;商业性剥离则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针对银行不良资产及体制原因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文章提出了处理方法,包括将贷款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