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纠纷 > 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时间:2020-07-21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1631
著作权具有强烈的人身属性,对著作权侵权行为能否造成精神损害,能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我国相关法律并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的以下材料在对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确定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提出一点建议,以期促进对权利人精神权利的保护。

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著作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没有明确的规定。

著作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只能限定在对著作人身权的损害,即主要是对著作人身权的损害赔偿纠纷中涉及公民、法人姓名权、名称权等商誉的损害赔偿。超出此范围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如:

1)未经原告许可,严重违背其意愿发表其作品,并给原告的信誉、社会评价带来负面影响的

2)抄袭原告作品数量大、影响广,并使被告因此获得较大名誉的

3)严重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

4)未经许可,将原告主要参加创作的合作作品以个人名义发表,并使被告获得较大名誉的

5)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原告作品上署名的

6)严重歪曲表演形象,给原告的社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的

7)制作、出售假冒原告署名的作品,影响较大的

8)其他应当支付权利人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情形。

对著作权精神损害应当根据损害的情况首先适用其他民事责任方式,如停止侵害、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非财产责任方式。仅对情节严重,使用非财产责任形式明显不足以保护受害人的精神权益时,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应当根据被告的过错程度、侵权方式、侵权情节、影响范围、侵权获利情况、承担赔偿责任的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