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在发现商家侵犯别人的商标,即售卖假货时,具备索赔的权利。这是因为商家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商标权,还违反了消费者享有的公平交易权利。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包括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的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同时还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1.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 请求消费者协会或其他调解机构进行调解;
3. 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4. 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或使用商品时,如果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如果赔偿责任属于生产者或其他销售者,销售者有权向其追偿。对于因商品缺陷造成的人身或财产损害,消费者可以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赔偿责任属于生产者的情况下,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追偿;赔偿责任属于销售者的情况下,生产者有权向销售者追偿。同样地,如果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受到损害,他们也有权向服务者要求赔偿。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金额,该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但不低于五百元。对于明知商品或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导致消费者或其他受害人死亡或严重健康损害的情况,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按照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可以要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所受损失的两倍。
销售假冒商标的定罪标准,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构成商标侵权罪的要件包括未经许可使用相同商标、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情节严重等。对于不同情节,法律有相应的刑罚和处罚形式,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单位犯罪也有相应处罚规定。
商标权的注册在先原则,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确定了商标注册申请的先后顺序原则及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初步审定公告以申请在先为原则,商标注册申请会依据不同情况处理。同时,介绍了商标权的取得方式分为原始取得和传来取得两种形式,详细解释了这两种方式的概念及具体实
商标异议程序与合法权益的关系。商标异议程序允许社会公众发表意见,形成社会监督,保护合法权益。任何主体在商标初步审定公告三个月内可提出异议,并需满足一定条件。国内企业或个人可直接办理异议,外国企业或个人则需通过代理组织。异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提前或
商标撤销的程序和规定。包括商标的撤销流程、撤销商标的条件及时限要求、注册商标撤销后的影响等。商标撤销是基于国家商标法和相关规定的程序,撤销原因涉及违反商标法行为、注册商标成为通用名称、连续不使用等。撤销注册商标后,影响仅限于部分指定商品,原有商标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