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商号权的规定分散在各个法律中,因此商号权的救济方式也较为多样化。其中,行政救济是一种主要的救济方式。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为商号管理的主要部门,当商号权受到侵害时,可以寻求行政救济。
从侵权责任的角度来看,侵害商号权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此,商号权的救济还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进行。当商号权受到侵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和仲裁委员会寻求司法救济。
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七条的规定,企业名称应由字号、行业或经营特点、组织形式依次组成。企业名称应冠以企业所在地行政区划名称。但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的企业可以不冠以企业所在地行政区划名称,包括规定第十三条所列企业、历史悠久、字号驰名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
根据该规定,企业可以选择字号,字号应由两个以上的字组成。企业有正当理由可以使用本地或异地地名作为字号,但不得使用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作为字号。私营企业可以使用投资人姓名作为字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实施以下混淆行为,以避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
商号权的法律定义和主体。商号权是商事名称权,指商人对其商号所拥有的权利,包括使用权和专用权。商号权的主体是独立商品生产经营者,不允许多个商事主体共有一个商号权。商号权的客体是依法核准注册的商号,不同国家对此有不同规定。商号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
企业商号的变更及登记程序。企业名称可变更,但必须在变更决议作出后30天内申请变更登记。变更登记需提交相关文件,包括变更决议、申请书等。商号权具有区域性、公开性和转让性特征。除全国知名企业外,其他商号只能在登记地区享有专有使用权。
商号申请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包括避免与国家名称、党政机关名称等混淆,不得含有不良道德风尚内容,不得与外国国家或地区名称相同或近似,不得与政协委员府间国际组织的名称相同或近似,不使用外国文字或汉语拼音组成的名称等。同时,商号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也具有
商号的取得方式以及商号权的保护内容。商号的取得方式分为使用取得主义、登记对抗主义和登记生效主义三种。商号权包括使用权、禁止权、转让权和许可使用权等,具有人身权和精神财产权属性。我国法律虽未明确规定商号权,但对商号权的保护逐渐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