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产权领域,财产权包括版权的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知识产权人通过积极行使财产权,可以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排除他人竞争,从而获得经济利益。然而,为了巩固和扩张自己的垄断地位,谋求更高的经济利益,知识产权人在行使财产权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反竞争行为。
知识产权人的反竞争行为主要出现在行使权利和取得权利两个环节。
在专利权取得过程中,知识产权人可能通过缩小权利要求范围,将专利的核心内容作为专有技术保有,从而限制他人对专利的使用。这种行为不仅妨碍了其他人对该专利技术的研究,也阻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知识产权人可以拒绝许可他人使用其权利客体,或者设置过于苛刻的许可条件。这种行为可能会阻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并与其竞争,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经济、损害消费者利益以及妨碍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传播。
知识产权许可协议中的反竞争行为是最常见的一种。这种行为包括不质疑条款、单方独家回授条款、搭售条款、指定技术来源、期满后的使用限制、知识产权失效后的支付和其他义务以及价格歧视条款等。
以上是知识产权领域常见的反竞争行为,这些行为可能违背公平竞争的精神,但有些行为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是可以容忍的。然而,应当注意这些行为也是有条件的,存在一定的度。对于超出法律许可范围的反竞争行为,应予以规范和制止。
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同法律属性、目的、内容、手段以及国家在调整相关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反垄断法属于公法范畴,旨在创造合法竞争的市场环境,主要调整市场构成,防止经济集中和滥用优势。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私法范畴,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和保
商标与商号的定义、区别及权利冲突问题。商标与商号虽都是知识产权范畴,但存在区别。权利冲突的产生涉及宏观原因、知识产权特性、地域影响、法律不完善和利益诱因。判断商标与商号权利冲突的标准是混淆标准,即文字相同或近似导致市场混淆,构成不正当竞争。
专利纠纷、商标民事纠纷、著作权民事纠纷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的管辖问题。文章指出,不同类型的案件由不同级别的人民法院管辖,包括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同时,文章还涉及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级别管辖标准和标的额高低与案件管辖的关系。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二者虽在表面上看似存在冲突,但实际上追求的是相同的社会目标,即社会财富的增加。微软垄断案引发了关于知识产权在形成垄断中的作用以及在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的问题的思考。知识产权的取得意味着权利人取得了一种垄断地位,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