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的滥用受到知识产权法自身规范、民法基本原则和反垄断法的限制。然而,这些规范和原则并不能解决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全部矛盾,也不能满足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法律的全部要求。因此,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对于规制知识产权滥用具有重要意义。《反垄断法》作为保护自由竞争为基本使命的法律,可以通过调整手段解决个体营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矛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禁止市场支配地位滥用制度是《反垄断法》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反垄断法的本质和特点之一。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更容易从事违法行为,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特别的监督和控制。《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在我国属于行政法规,其法律效力层次较低。因此,将《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组成我国的经济宪法,将有助于完善我国对限制性商业行为进行有效规制的法律体系。
根据《TRIPS协议》的规定,各国有权在其国内法中详细载明可能对市场竞争具有不利影响的知识产权滥用的专利权使用做法和条件,并可采取适当措施阻止或控制此类行为。这些规定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反对和禁止限制、妨碍正当竞争的垄断行为,保护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在反垄断的视野下对国际技术贸易中的限制性商业行为进行规制,有助于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国际条约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差距。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问题,包括在法律中市场份额对经营者市场地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的规定。市场份额的推定依据具体情形而定,同时允许经营者通过事实进行反证。如果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能证明自身不具有支配地位,则不应认定
成都市为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条例。该条例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明确了监督检查的职责,并鼓励社会监督。同时,详细列举了包括假冒注册商标、混淆知名商品、误导企业名称或姓名以及虚假表示商品质量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河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旨在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该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经营者,明确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定义和范围,规定了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强调政府应加强市场管理、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对假冒注册商标和仿
傍名牌现象对市场竞争秩序的扰乱问题。傍名牌现象日益普遍,涉及商品领域多元化,严重损害了驰名商标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傍名牌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企业傍名牌虽能迅速获利,但风险较高且非长久之计,涉及复杂的法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