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海商法 > 海事责任 > 船舶碰撞 > 船舶毁损的法律适用有哪些

船舶毁损的法律适用有哪些

时间:2021-10-19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5904
船舶毁损,一般是指的海上的纠纷,因为各种的原因导致的一系列后续的法律问题,那么对于海上的问题,一般是由海商法的法律规定来进行解决的,那么对于船舶碰撞法律适用哪些法律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船舶毁损的法律适用有哪些

我国《海商法》第165条给船舶碰撞下了这样的定义:“船舶碰撞,是指船舶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发生接触造成损害的事故。前款所指船舶,包括与本法第三条所指船舶的任何其他非用于军事的或者政府公务的船艇。”《海商法》第170条规定:“船舶因操纵不当或者不遵守航行规章,虽然实际上没有同其他船舶发生碰撞,但是使其他船舶以及船上的人员、或者其他财产遭受损失的,适用本章的规定。”

据此可知,我国《海商法》规定的船舶碰撞的构成要件如下:

(1)碰撞必须发生在船舶之间。船舶碰撞码头栈桥或其他不属于船舶的物体,不属于海商法意义上的船舶碰撞。碰撞的船舶,一方必须是除用于军事的或政府公务的船舶和20总吨位以下的小型船艇以外的海船和其他移动式装置 ,他方必须是除用于军事的或政府公务的船舶以外的任何船艇,包括海船、内河船、20总吨位以下的小型船艇。

(2)碰撞必须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是指事实上可供船舶航行的任何水域,不论在该处是否有潮汐或在该处是否有航行的公共权利。在我国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有长江鸭绿江等。发生在与海不相通的或者不能用语于舶航行的内河湖泊上的碰撞不构成船舶碰撞。

(3)碰撞须有损害结果,即有人身伤亡、财产的灭失或损害的事实。船舶碰撞如果没有造成船舶及船上人员、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损失的,不构成船舶碰撞。因此只发生碰撞而未产生损害,船舶碰撞仍然不成立。

二、船舶碰撞的责任与损害赔偿是怎样的

1、船舶发生碰撞,当事船舶的船长在不严重危及本船和船上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对于相碰的船舶和船上人员必须尽力施救。碰撞船舶的船长应当尽可能将其船舶名称、船籍港、出发港和目的港通知对方。

2、船舶发生碰撞,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能归责于任何一方的原因或者无法查明的原因造成的,碰撞各方互相不负赔偿责任。

3、船舶发生碰撞,是由于一船的过失造成的,由有过失的船舶负赔偿责任。

4、舶发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有过失的,各船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负赔偿责任;过失程度相当或者过失程度的比例无法判定的,平均负赔偿责任。

互有过失的船舶,对碰撞造成的船舶以及船上货物和其他财产的损失,依照前款规定的比例负赔偿责任。碰撞造成第三人财产损失的,各船的赔偿责任均不超过其应当承担的比例。

互有过失的船舶,对造成的第三人的人身伤亡,负连带赔偿责任。一船连带支付的赔偿超过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比例的,有权向其他有过失的船舶追偿。

(一)发生在海上或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

(二)需是船舶与船舶之间的碰撞

1、碰撞需发生接触

2、碰撞需发生损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航行中的额外费用

    航行中产生的额外费用,包括港口费、船员工资和给养等船舶消耗费用、船舶修理费、货物灭失损失费、运费损失费、特殊费用和保险费等。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不能列入共同海损的费用范围。

  • 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的范围及赔偿方式

    船舶碰撞造成的损害,包括船舶损失赔偿、船载货物损失赔偿以及人身伤亡赔偿的范围和赔偿方式。船舶损失分为全损和部分损失,赔偿方式有所不同。船载货物的损失赔偿取决于全损或部分损失。负有过失的一方应承担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

  • 船舶污染责任保险的定义与特点

    船舶污染责任保险的定义与特点。该保险旨在针对船舶上燃油、载运油品等泄漏造成的污染损害,由船舶所有者或管理者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其特点是船东可单独投保,保险责任范围扩大,费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以及赔偿责任限额增加。该保险为船东提供更全面、可靠的保障,并有

  • 案情

    利比里亚易迅航运公司与巴拿马金光海外私人经营有限公司之间的船只碰撞案件。案件涉及两艘船只“易迅”轮和“延安”轮在特定海域发生碰撞,导致“易迅”轮沉没和“延安”轮受损。原告提出了海事请求权保全申请,天津海事法院裁定准许并扣押了被告的船只。被告提供了担保

  • 什么是无过失船舶碰撞
  • 船舶碰撞的法律适用
  • “德跃”轮保险纠纷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