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污染环境侵权 > 民法典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致损的侵权责任有什么规定

民法典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致损的侵权责任有什么规定

时间:2021-10-20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9110
现在社会上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并且国家出台了民法典来对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民法典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致损的侵权责任有什么规定呢?针对这个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朋友们查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了解相关知识。

一、民法典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致损的侵权责任有什么规定

人们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环境收到污染,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是需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 【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致损的侵权责任】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条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侵权举证责任】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条 【两个以上侵权人的责任大小确定】两个以上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排放量,破坏生态的方式、范围、程度,以及行为对损害后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确定。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侵权的惩罚性赔偿】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条 【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侵权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侵权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有哪些

1、废气排放

是大气环境的严重的污染源,工业企业燃烧和生产工艺过 程中排放的各种废气。

2、污水排放

污染地表水,如琥珀、江河,导致水体水质变差,甚至影响水体功能;污染土壤,导致土壤出现酸碱化、盐碱化等

3、滥伐森林

破坏原始林资源;不能涵养水源,造成河流流量减少;旱涝危害增大;水土流失加剧

4、过度开矿选矿

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

5、涸泽而渔

抽干池水捉鱼,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6、废旧电池丢弃

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

7、过度捕捉鸟类

大量死亡、繁殖能力下降、导致灭绝,种群减少,导致基因缺陷。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

    环境污染纠纷的举证责任及相关法规。规定污染者需承担侵权责任,需证明其行为与损害无关或符合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以远安市化工厂超标排放为例,介绍了应对措施和法律责任。受害者可通过举报维护权益,并要求赔偿。具体赔偿金额需视情况而定,我国尚未明确规定相关赔偿

  •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关于环境污染责任的规定。该规定明确了污染者无论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与损害存在因果关系,都应承担侵权责任。同时,文章还阐述了环境污染责任的特殊性以及其与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关系,并详细说明了企业排污造成的损害赔偿范围

  •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赔偿原则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赔偿原则。环境侵权作为新型侵权行为,因高度工业技术缺陷导致,采用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立的二元化归责体系。赔偿原则方面,应坚持全部赔偿与限制赔偿相结合,并适度运用惩罚性原则。由于现代工业生产排污具有高度危险性和涉及复杂的科

  •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

    环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的作用。文章从解释论角度考察,对《民法通则》第124条和《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1款的不同理解导致了对环境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及归责原则的分歧。文章指出,《民法通则》中的规定主要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应适用环保法

  • 环境污染赔偿损害的法律规定
  • 详解环境污染赔偿法律法规
  • 环境污染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