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有对集体土地进行征收时,被征收人阻挠土地征收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交出土地,所以土地征收可以通过非诉执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
国有土地的征收程序必须具备以下几个重要程序:
1、告知程序
必须告知征地情况。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将拟征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等,以书面形式告知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住户。
2、确认程序
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对拟征土地的权属、地类、面积以及地上附着物权属、种类、数量等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与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住户和地上附着物产权人共同确认。
3、听证程序
在征地依法报批前,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告知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和住户,对拟征土地的补偿标准、安置途径有申请听证的权利。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规定的程序和有关要求组织听证。
4、报批程序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按照《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规定,及时拟定“一书四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5、“两公告一登记”
征用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10日内,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区、街道内以书面形式公告。
被征收人应当在征用土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相关权属证明到指定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
公告期满后,市、区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登记情况,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区范围内公告。
6、补偿安置听证程序
被征地公民在该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制订之前有权申请听证,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听证申请的,应当组织听证。
7、补偿安置落实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向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足额支付补偿安置费用,并落实农业人口安置问题。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相关条例,包括被征收房屋的补偿、特殊补偿、评估与补偿方式等内容。市县级政府在征收房屋时,需给予被征收人房屋价值、搬迁安置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并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补偿金额不得低于市场同类房地产价格,评估结果有异议可申请复核
土地补偿争议及如何提起行政复议的问题。被征收人对征地补偿有异议的,可在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复议申请可以以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复议机关有不同级别和部门的选择。以一起征地行政复议申请书为例,说明了复议申请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以租代征”行为的法律分析。该行为通过租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规避法定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扩大建设用地规模。文章指出这种行为严重违反土地法律法规,违背土地管理和国家长远利益。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申请使用国有土地,涉及农用地
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流程,以及城镇职工占用国有非农用地建房的用地审批流程和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建设项目用地的审批流程。文章详细列出了申报材料、办事程序以及承诺时限等,包括现场踏查、审批手续上报等环节。对于符合用地条件的申请,承诺时限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