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交通事故导致需要安装假肢的伤残情况,如果当事人存在争议,应由当事人共同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如果交通管理部门在调查过程中需要进行鉴定,应由该部门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九条的规定:
(1)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情况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在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内委托具备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对于尸体的检验,应在死亡之日起三日内委托进行。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车辆的检验、鉴定,应在查获肇事嫌疑车辆之日起三日内委托进行。
对于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三日后需要检验、鉴定的情况,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对于精神疾病的鉴定,应由具备精神病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
(2)因确定损害赔偿的数额,需要进行伤残评定、财产损失评估的情况下,应由各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但如果财产损失数额巨大涉嫌刑事犯罪的情况下,应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委托。
当事人委托伤残评定、财产损失评估的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进行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时,应携带以下材料:
被评定人应携带加盖办案单位公章和办案人签字的伤残评定申请书。
携带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CT、X片及诊断报告。
从治疗医院借阅有关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
对被抚养人的劳动能力进行评定时,还应携带评定人的身份证及户籍证明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说明。
评定时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定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对于治疗尚未终结,但因调解需要提供赔偿依据的情况,在申请书中应进行说明。
评定者需要亲自接受检查并缴纳规定的评定费用。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时间限制及相关处理方式。根据不同情形,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期限有所不同。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在接到认定书之日起3日内向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复核结果一般具有最终性。
交通逃逸小事故处理中车辆扣留与放车的相关规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事故车辆在被检验和鉴定后,五日内通知当事人领取,费用由公安机关承担。当事人逾期未领取,停车费用自行承担。对于未造成伤亡的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有时限要求,包括现场勘查、逃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制作期限、逃逸交通事故的认定书申请以及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复核申请。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制作认定书,对于逃逸事故,受害方当事人可申请出具认定书。当事人不服责任认定时,可在限定时间内向上级公安交管部门提出复核申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制定了本条例。本条例适用于中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条例。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协调机制,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制定管理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