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实施诈骗行为,诈骗金额达到数额较大的,就会构成诈骗罪,可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诈骗罪数额认定标准如下: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就属于数额较大;
(2)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就属于数额巨大;
(3)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就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2、法律依据:《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1、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帐,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
2、诈骗罪与代人购物拖欠货款行为的界限。
对以代人购买紧缺商品的名义,取走货款,没买到东西,又擅自挪用货款,拖欠不还款的行为,应着重考察其真实目的、双方的关系、事情的起因、代办人的具体行为、拖欠的情节、后果等等,从而正确判断其是否有非法占有的意图。如能明确想代人购物,因故未能买到挪用仍拟归还的,不能以诈骗罪论处。如果以代购为名,行诈骗之实,骗取大量财物,大肆挥霍,根本无意归还,也无力归还的,应以诈骗罪论处。
3、诈骗罪与集资办企业因亏损躲债的界限。
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这同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就逃之夭夭,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刷单被骗30万后追回资金的机会与难度。被骗者需及时报警,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法律规定诈骗数额较大的可处以刑罚。微信被骗金额不论多少,只要符合治安案件或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均可报警。追回资金需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非法集资的法律定义和相关规定。非法集资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涉及欺骗手段非法集资且金额较大的行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立案追诉标准做出了具体规定。根据刑法,非法集资的刑罚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不同,处以有期徒刑
诈骗罪立案后自愿退还款项的法律处理。根据犯罪情节,主动退还较大金额可减轻处罚,但具体处理还需考虑犯罪情节和法律规定。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认定标准,包括提出犯意、实施行为强度等因素。从犯对犯罪结果作用较小或未起作用,通常受到较轻的法律处罚
诈骗套路贷法人的立案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数额时,可以立案侦查。具体标准包括涉案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分别应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不同等级。根据不同等级,犯罪分子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