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犯罪分子不积极赔偿,不影响对犯罪分子的判刑。
2、如果犯罪分子积极赔偿,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可以依据犯罪情节,从轻、减轻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实际中,因交通事故受到伤害后,主张交通肇事赔偿时要按照以下的诉讼时效:
1、交通事故致人身伤害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
被交通肇事身体遭受轻微伤、残疾甚至死亡的,赔偿的时效一般为3年。并且,伤情明显的,从伤害之日起计算,伤情需要治疗的,就从治疗结束之日起计算。
因此,即使受伤无法立马起诉赔偿,其实可以在治疗结束之后3年内提起诉讼。
2、交通事故造成财产损失适用3年诉讼时效
交通事故中遭受财物损失的,一般从财产损失确定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并且是在3年内起诉维权。
不过,对于交通肇事赔偿,如果损失不大的建议可以协商,协商不下的即可积极起诉法院处理。
交通肇事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相关法律依据。该罪行主体是年满16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方面是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法规并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法律依据包括《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通知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并因此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严重后果如人员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具体刑罚根据肇事后的行为如逃逸、事故责任等有所不同。此外,解释还规定了特定情况下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情形,
交通运输安全中的犯罪问题。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犯罪主体包括一般主体、单位主管人员等。犯罪主观方面属于过失,但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故意的。刑法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不同刑级,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
交通事故后缺乏损害赔偿资金与能否继续开车的问题。对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即使肇事者没有钱赔偿,只要驾驶证未被吊销仍可开车。对于伤害事故赔偿涉及的问题如轻伤的民事赔偿责任、涉嫌交通肇事罪时的法律风险等做了详细阐述。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