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的构成的认定方式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战时部队兵员管理秩序。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逃离部队的军人故意提供隐蔽处所、财物,情节严重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
犯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的刑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九条【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罪】战时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九十七条 [战时窝藏逃离部队军人案(刑法第三百七十九条)]战时明知是逃离部队的军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窝藏三人次以上的;
(二)明知是指挥人员、值班执勤人员或者其他负有重要职责人员而窝藏的;
(三)有关部门查找时拒不交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的定义、认定、构成及犯罪特点等。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指违反保守国家军事秘密法规,非法获取有关国家军事秘密的行为。对军人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的,应优先适用本章规定处罚。非法获取军事秘密后又泄露的定罪需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同时,以盗窃武器装备、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与非罪的界限,包括区分本罪与妨害公务罪、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界限。文章指出,判定一种阻碍军务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考虑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客观行为是否使用了暴力或威胁手段。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因使用暴力方法犯本罪的处理原则以及与其他相关罪行
伪造、盗窃、买卖、非法提供、非法使用武装部队专用标志罪的界定
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制式服装罪的界定。文章详细阐述了该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并说明了犯罪行为的情节严重情况。此外,文章还介绍了相应的法律条文和处罚措施。
破坏军婚罪的定义、特征及法律责任。该罪行指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结婚或同居的行为,违反婚姻法规定。犯罪主体包括非现役军人与现役军人配偶结婚或同居,以及现役军人与现役军人配偶的婚姻行为。法律责任方面,根据刑法规定,破坏军婚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