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过错的种类决定了子女是否需要承担赡养责任:
如果父母涉及到严重的犯罪行为,例如杀害、虐待、遗弃子女,或者强奸女儿等,子女不需要承担赡养责任。
如果父母只是有一般的过错,而且子女有赡养能力,那么子女不能免除赡养责任。
2.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的规定。
1. 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而子女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当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或无法独立生活的子女有权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
2.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当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
以上是法律规定,赡养义务被确定为一种法定义务,义务人必须承担该义务,义务人无权随意放弃该义务。
3. 法定权利人的权利:
法定权利人仍然享有对自己权利的处分权,但是处分权利不能违反法律。
4. 赡养义务的特点:
赡养义务是一种长期、持续性的义务,不同于一次性合同义务,一次性合同义务如果被免除,就不存在了,权利人也不能再要求履行义务。而赡养义务的免除只是在被免除期间不再存在,如果权利人要求恢复义务人的义务,义务人应重新承担该义务。
孙子女对外祖父母的赡养义务。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具备负担能力时需承担赡养责任,但未成年或精神病人除外。若祖父母有固定收入可自理,孙子女可免除赡养义务。若祖父母的子女已死亡或无力赡养,孙子女需承担赡养责任。同时,孙辈对祖辈的赡养义务并不免除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孝道在华夏文明史中的地位以及赡养法的必要性。历史上,孝道被视为治理天下的重要原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赡养父母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法律对赡养老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存在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情况。建立赡养法需要重视家庭和谐、对年老父母的尊重和关怀,以及
关于子女赡养父母与遗产分配的问题。在《民法典》生效后,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并不一定会失去继承权,但在遗产分配时,赡养老人的子女可主张多分。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人可通过诉讼解决,并依法追究其责任。赡养扶助包括提供生活用品和费用,以及生活、精神和情感
证明履行赡养义务的证据类型和法律规定。证据类型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和视听资料等,而根据法律规定,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如果无法自行收集证据,法院会进行相关的调查收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