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区别在哪

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区别在哪

时间:2022-02-16 浏览: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07812
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包括:侵犯的客体不同和犯罪的目的不同。抢劫罪既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生命权。关于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区别在哪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一、客体要件

抢劫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又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而故意杀人罪的客体是单一客体,即公民的生命权。

二、犯罪目的

抢劫罪的犯罪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一种手段;故意杀人罪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权利。

虽然在司法实践中,二者的界限一般不会发生混淆,但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1. 抢劫罪虽然主要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但同时也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而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公民的生命权,因此抢劫罪的客体要件与故意杀人罪的客体要件存在包容关系。
  2. 抢劫罪的行为方式是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而故意杀人罪的行为方式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非暴力的,因此在犯罪的行为方式上,二者之间存在交叉关系。
  3. 抢劫罪一般是先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然后取得财物,使用暴力、劫取财物者是故意的;故意杀人罪中,行为人杀人后劫走被害人的财物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其杀人、劫物也都是故意的。因此,在这方面二者也有相似之处。对抢劫杀人案件的定性,要根据案件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六十三条。

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也称作双重客体。抢劫罪不仅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同时也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甚至造成被侵害方人身伤亡。虽然抢劫罪使用的手段在客观上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权利,但由于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抢劫财物,法律上将其最终归入侵犯财产罪之中。

二、客观方面

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求加害人必须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立即抢走财物或者迫使被害人立即交出财物。是否抢劫到财物是确定既遂与未遂之根据,但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当抢劫罪行发生严重情节,特别是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无论抢到财物与否,都属于既遂。

由于抢劫罪是当场劫取财物,所以被抢劫的财物限于动产,非法侵占不动产的不属于抢劫罪。如果将不动产的一部分强行分离变成动产而抢走,应定为抢劫罪。

三、主观方面

抢劫罪的主观方面要求本罪只能是直接故意构成,故意的内容必须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如果只是抢回自己被骗取或者赌输的财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则不构成抢劫罪。

四、主体要件

抢劫罪的犯罪主体要求必须是年满十四周岁的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吸毒驾驶机动车的构罪及刑罚

    吸毒后驾驶机动车的构罪及刑罚问题。吸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进行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刑法对危险驾驶罪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包括拘役和罚金。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定,包括主观方面和行为方式的

  • 未成年人发生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

    未成年人发生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的问题。依据我国刑法规定,若双方自愿且女方年满十四周岁,则不构成强奸罪。对于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无论是否自愿,都视为强奸。强奸罪的认定包括暴力、胁迫和其他手段,如利用职权或特定关系迫使妇女发生性行为。但若是双方自愿且未造

  • 倒卖呼吸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倒卖呼吸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呼吸机属于医疗器械,没有经营资质进行倒卖是非法经营行为。非法经营罪包括未经许可经营限制买卖的物品等。倒卖公司产品还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罪、走私罪等罪名。对此类行为,法律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罚。

  • 程序员参与赌博软件开发的刑事量刑标准

    程序员参与赌博软件开发的刑事量刑标准。文章指出,根据相关法律解释,程序员如为他人提供网络直接帮助,实施赌博犯罪活动,将被视为赌博罪的共犯。量刑标准依据具体情况,可能涉及有期徒刑、拘役和罚款等。文章还详细解释了聚众赌博和开设赌场的区别以及相关的刑事法律

  • 破坏交通设施罪的具体法定刑
  • 拘留通知书的送达地点
  • 传播淫秽物品罪的定义和危害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