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对侵犯商业秘密的处罚决定不服,可以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当事人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但必须在得知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六个月内提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七条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盗窃是指通过窃取商业秘密的载体获取商业秘密;利诱是指以金钱、物品或其他利益为诱饵,使知悉商业秘密内容的人提供商业秘密;胁迫是指对知悉商业秘密的人进行恐吓,迫使其提供商业秘密;其他不正当手段是指除盗窃、利诱外的其他不正当手段,例如抢夺载有商业秘密的图纸。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还包括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上述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披露是指将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告知权利人的竞争对手或其他人,或将商业秘密内容公之于众;使用是指将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用于生产或经营;允许他人使用是指允许他人将非法获取的商业秘密用于生产或经营,包括有偿和无偿两种情况。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还包括合法知悉商业秘密内容的人违反约定或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这些人包括公司、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曾在公司、企业内工作的调离人员、离退休人员以及与权利人订有保守商业秘密协议的相关人员。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还包括明知或应知上述侵权行为,而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这是一种间接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即第三者明知或应知向其传授商业秘密的人具有上述侵权行为,但仍然获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公益投诉是否适用行政复议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公益投诉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不能申请行政复议。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哪些情形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主要包括对各类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许可证等决定不服,以及认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情
个人所得税的自行申报义务及法律责任。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需自行申报个税,未履行申报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未造成税款流失的,可处以罚款;造成税款流失的,需追缴税款并罚款。故意不如实申报导致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偷税数额的不
行政处罚的法律规定及其滞纳金的免除条件。介绍了行政处罚的定义和罚款措施,指出滞纳金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免除。行政机关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时,可与当事人达成协议分期执行罚款或滞纳金,并可在当事人消除危害后果后减免。当事人对加处滞纳金的决定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处罚和民事赔偿的关系。行政处罚针对违法行为,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民事赔偿是对违法行为造成的侵害进行的经济补偿。针对殴打或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行政处罚有明确的处罚标准。同时,存在某些情形会加重行政处罚。除了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还需进行民事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