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相关法规的约束和保护。在民间借贷中,利率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就属于高利贷。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1、只是一种违法行为。单纯的放高利贷并不构成犯罪,
2、一般而言,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行为。认定高利贷要注意下面三个问题:
3、原则上说民间借贷利息不能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4倍,超过了就是高利贷,法律不予保护。
4、高利贷法定界限不能简单地以银行的贷款利率为参数,而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专门制定民间借贷指导利率,超过指导利率上限的,即构成高利贷。凡约定利息超过法定指导利率的,其超过部分无效,债权人对此部分无请求给付的权利。
5、实践中本着保护合法借贷关系,有利于生产和稳定经济秩序的原则,对具体的借贷关系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再认定其是否构成高利贷。
6、从界定高利贷的标准上看,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本身不存在涉嫌犯罪的问题。但是高利贷是不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并且法律严厉打击高利贷行为。另外,如果在放高利贷的过程中有触犯刑法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高利贷的构成标准,指出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文章介绍了高利贷的定义、历史渊源及现代法律对其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即构成高利贷。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年利率不超过24%的利率约定合法,超过36%部分的利
民间贷款高利贷的利率限制、相关法规与应对方法。文章指出合法借贷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档期贷款利率的四倍,最新的规定表明民间借贷年利率不得超过36%。对于高利贷问题,债务人可选择不偿还超出法律标准的利息,但仍需偿还本金和合理利息。高利贷引起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高利贷的标准及合法性问题。规定指出,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应界定为高利贷行为。虽然高利贷本身并非犯罪行为,但刑法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若放高利贷过程中触犯刑法,将会受到相应处罚。
带他人借高利贷是否构成犯罪行为。发放高利贷超过规定利率是违法的,但带他人借高利贷本身并不违法,若存在隐瞒、欺诈等行为则违法。法律规定了年利率的限制,超出年利率限制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时会将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或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