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既遂的处罚标准如下:
a) 数额特别巨大的,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b) 数额巨大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c) 数额较大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该处罚标准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
根据该法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上述行为的,将依照前款规定定罪处罚。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在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便利为第三人谋取利益,收受或索取第三人财物方面相似。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斡旋受贿形态之间存在巨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密切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及其关系密切人,而斡旋受贿形态的主体直接为国家工作人员自己。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行为人首先利用与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然后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去受贿。而斡旋受贿形态中,国家工作人员直接利用自己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然后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去受贿。也就是说,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行为人所依靠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主体是与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工作人员,而斡旋受贿形态中,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主体直接为该国家工作人员本人。
卧轨自杀未遂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寻衅滋事罪包括一系列行为,包括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因此,如果一个人实施卧轨自杀未遂并破坏了社会秩序,就可能会被视为寻衅滋事罪并受到法律的处罚。
生产伪造罪未遂的严重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犯罪情节不同,处罚也不同。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罚和罚金,随着金额的增加,刑罚也会相应加重,最高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可能面临罚金或财产没收。
香港地区自杀未遂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参照我国刑法理论,需考虑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和客观方面四个要素来判断。如果自杀未对其他利益造成损害,不构成犯罪;反之则构成犯罪。如战时士兵自杀侵犯了国家安全利益,构成犯罪。乞丐自杀未对其他合法利益造成损害,则不构成
如造成恶劣影响或者重大损害的,应认定属于“情节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