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 > 共同犯罪 > 明知酒驾却未制止副驾指挥是共犯吗

明知酒驾却未制止副驾指挥是共犯吗

时间:2022-03-03 浏览:5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10434
依据《刑法》的规定,明知对方饮酒,当事人将车交由对方驾驶,当事人坐在副驾指挥驾驶的,属于危险驾驶罪的共犯,双方共同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是处6个月的拘役。关于明知酒驾却未制止副驾指挥是否属于共犯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明知酒驾却未制止副驾指挥是否构成共犯

一、明知酒驾却未制止副驾指挥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的共犯

1、当事人明知对方饮酒,并将车辆交由对方驾驶,自己坐在副驾驶位置指挥驾驶,根据刑法规定,属于危险驾驶罪的共同犯。双方共同承担刑事责任,一般处以6个月的拘役。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危险驾驶罪】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将被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一) 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 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 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如果同时构成其他犯罪,将根据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 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如果是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数人共同实施犯罪,但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二) 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他一起参加实施犯罪。二是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着希望或者放任的故意态度。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彼此联系,相互默契,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犯罪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

(三) 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各共同犯罪人在实施共同犯罪时,尽管所处的地位、具体的分工、参加的程度、甚至参与的时间等可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同一犯罪目的,指向相同的目标,从而紧密相联,有机配合,各自的犯罪行为都是整个犯罪活动的组成部分。在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四) 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即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必须指向同一犯罪客体,这是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的必然要求。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教唆犯的刑罚如何确定

    教唆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教唆犯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者未实施犯罪,教唆犯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此外,还介绍了故意伤害罪的刑法规定。

  • 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的问题。虽然病危状况本身不能免除处罚,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以及特定情节和表现等,可以考虑是否免予行政处罚。

  • 不予起诉法律意见书

    未成年人小小涉嫌聚众斗殴一案的审查起诉阶段的辩护情况。针对小小的具体情况,包括案情概述、未成年人从轻处罚原则适用、自首情节和悔罪态度、初犯偶犯和犯罪情节轻微、取保候审期间表现良好等方面,建议贵院依据刑事诉讼法对小小做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以体现教育为主

  • 教唆犯的法律定义

    教唆犯的法律定义和特点。教唆犯通过劝说、怂恿等方式引导他人犯罪。其特点是必须具备引起他人犯罪意图的教唆行为,并具备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教唆犯有相应处罚规定,对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处罚更严厉。

  • 十二岁杀人犯的法律处理方式
  • 16周岁以下拘留会留下档案吗
  • 未成年初犯从犯的刑罚确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