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破坏经济秩序罪 > 诈骗犯是否能申请假释

诈骗犯是否能申请假释

时间:2022-03-14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10462
诈骗犯能申请假释,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关于诈骗犯是否能申请假释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诈骗犯是否能申请假释

1. 假释条件

根据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诈骗犯,只有在执行原判刑期超过二分之一,并且被判处无期徒刑的诈骗犯在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的情况下,才有资格申请假释。然而,即使满足这些时间要求,诈骗犯也必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确实的悔改态度且不存在再犯罪的危险。

2. 法律依据

假释的法律依据是《刑法》。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 犯罪对象

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而不是其他非法利益。换句话说,诈骗罪的目的是为了骗取财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犯罪行为虽然也使用了诈骗手段,例如拐卖妇女、儿童和骗取银行贷款等,但这些行为并不属于刑法上的诈骗罪,而是在刑法中有相应的罪名,如贷款诈骗罪。

2. 犯罪行为

诈骗罪在客观上要求已经实施了诈骗行为,并且骗取了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诈骗行为通常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目的是使受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从而做出错误的财产处分。例如,张三虚构了一批待售的木材,并通过一系列欺骗手段使李四相信并支付了所谓的“货款”,这种行为就可以认定为张三已经实施了诈骗行为,具备了构成诈骗罪的犯罪事实。

3. 犯罪主体

诈骗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一般来说,只要是年满16周岁的正常人,实施了诈骗并骗取了财物,就可以构成诈骗罪。

4. 犯罪主观要件

犯罪主观要件要求行为人有故意诈骗的意图,并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否则,不应认定为诈骗罪。例如,A向B出售一辆二手车时声称该车去年已经检查过并没有问题,但B事后发现车辆存在安全隐患,一般情况下不能认定A构成了诈骗罪。A与B之间的纠纷应当作为民事纠纷处理,双方可以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解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贪污受贿死刑缓刑是否可减刑

    贪污受贿犯罪中的死刑缓刑是否可以减刑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贪污受贿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判处死缓后可减为无期徒刑,但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涉及公共财物,主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 哪些罪犯不适用缓刑,死缓能减为有期徒刑吗

    哪些罪犯不适用缓刑和死缓能否减为有期徒刑的问题。对于未成年、老年和身体有残疾的罪犯,符合一定条件可以适用假释。死缓减为有期徒刑后,符合条件的罪犯也可以假释。但假释的罪犯一般不得减刑,假释考验期也不能缩短。同时,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方可考虑假释。

  • 假释期间又犯新罪的数罪并罚原则

    假释期间犯新罪的处理原则。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撤销假释并对其新罪行作出判决,数罪并罚。假释期间的刑期不算执行过的刑期,而是与犯新罪的刑期合并执行。数罪并罚旨在全面处罚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判决根据罪行性质和情节进行,

  • 假释的法律后果

    假释的法律后果。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需遵守规定,如果没有再犯新罪、发现漏罪或违反监管规定,则视为原判刑罚执行完毕。若再犯新罪或违反规定,应撤销假释并进行相应处罚。此外,犯罪分子被假释后,附加刑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仍须继续执行。摘要概括了文章

  • 未成年人适用假释的条件和限制
  • 刑罚执行权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的维护
  • 假释的法律条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