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的种类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以及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因此,电话通话录音若经过查证属实,一般可以作为法庭直接证据。
1. 以合法手段收集:在通话过程中,一方持录音设备或者通过电话录音是合法的手段。
2. 谈话内容要有基本要素:谈话内容中应包括时间、双方身份、地点等因素,并在沟通过程中明确确认。
3. 尽早录音取证:在双方没有发生重大矛盾冲突,尚未起诉之前,通过录音方式取证的机会较大。起诉后再收集证据的成功率较低。
4. 设定关键点:根据案情和手里掌握的其他证据,设计录音证据要固定的关键点,确保与诉求目标和其他证据相互佐证。对于关键内容,最好进行多次确认。
5. 注意沟通方式和语气:谈话的语气和沟通方式应事先设计好,表达要自然。避免使用威胁的口吻,以免导致取得的证据被认定为违法。尽量保持平和沟通,避免在激动争吵过程中表达的内容被认定为非真实意思表示。关键内容的语言表达要清晰明确,避免含糊不清。如果可能,要求对方明确表达关键内容,而不仅仅回答“嗯”“啊”。
6. 确定事实而非观点:录音取证的目的是固定曾经发生的客观事实,而非各方对事实的看法。是非对错由法官来判断,当事人举证的目的是固定事实,不应在各方不同观点或对法律的看法上纠缠。
7. 控制时间和节奏:在法庭上时间宝贵,录音取证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取证,应控制录音取证的关键内容,最好集中在某一或某几个时间点上,避免过于散乱。
8. 保留原始载体:当视听资料的真实性产生争议时,可能需要进行司法鉴定。因此,应保留原始的视听资料载体,避免复制后丢失或覆盖毁掉。
9. 提供完整录音证据:不得擅自剪辑或截取录音证据,应保留视听资料的完整性。剪辑或截取后的录音证据通常是无效的。
10. 提供文字版录音证据:向法院提供录音证据通常是通过刻盘的方式,同时应提供对方一份,并向法庭提供文字整理版。这是形式上的基本要求。
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其主要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的案件,以及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案件。技术侦查措施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等秘密的专门技术手段,其主体、适用范围、程序与期限等已在相关法律中明
庞某与孙某之间的借款纠纷案件。庞某提供了电话录音证据和证人证言来证明孙某借款的事实,虽然孙某未出庭抗辩,但一审法院认为庞某未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借款关系的履行情况,驳回了其诉讼请求。然而,二审法院认为庞某提供的证据相互印证,能够证明借款事实,判决孙某
刑事案发后与嫌疑人的录音在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录音能否作为证据需考虑其与案件的关联性、取证的合法性等因素。若录音合法、关联性强且真实充分,可作为证据;若存在非法手段或关联不强,则可能被排除。
如何证明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及证据提供。当事人可通过提起诉讼、提出要求或请求以及对方同意履行义务等行为中断诉讼时效。为证时效中断,可提供书面材料、承诺证明、证人证言、电话录音和短信记录等作为证据。若证据不足,可结合诉讼中止情形进一步证明。确保当事人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