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供的庭外调查核实取得的证据,必须在庭审过程中进行质证,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然而,对于不影响定罪量刑的非关键证据、有利于被告人的量刑证据以及认定被告人有犯罪前科的裁判文书等证据,经庭外征求意见并且控辩双方没有异议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当庭质证。
这些例外情况的具体情况应当详细记录在案。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者表示的文书,用以证明待证事实。例如书信、文件、票据、合同等。
物证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说明待证事实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物品。例如质量不合格的家具、被撞坏的汽车等。
视听资料是指用录音、录像的方法记录下来的有关案件事实的材料。例如用录音机录制的当事人的谈话,用录像机录制的人物形象及其活动,以及用电子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和资料等。视听资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证据领域的。
证人证言是指证人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向人民法院陈述案件事实的陈述。证人的陈述可以是亲自听到、看到的,也可以是从其他人、其他地方间接得知的。
当事人陈述是指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关于案件事实和证明这些事实情况的陈述。
鉴定结论是指人民法院指定的专门机关对刑事案件中出现的专门性问题,通过技术鉴定作出的结论。例如医学鉴定、指纹鉴定、产品质量鉴定、文书鉴定、会计鉴定等。鉴定结论是应用专门知识所作出的鉴别和判断,具有科学性和较强的证明力,往往成为审查和鉴别其他证据的重要手段。
勘验笔录是指人民法院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现场或者不能、不便拿到人民法院的物证,进行现场分析、检验、勘查后所作出的记录。勘验笔录是客观事物的书面反映,也是保全原始证据的一种证据形式。
法院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四条规则。首先,强调间接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其次,要求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第三,间接证据之间必须协调一致,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最后,运用间接证据定案时必须遵循相关法律规定,间接证据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需与其
主权原则在涉外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首要地位,以及外国人在中国进行刑事诉讼的适用规定和管辖权规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信守国际条约原则、诉讼权利同等原则在涉外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包括国际条约的适用、国内法的规定、国际法原则的体现以及平等对待的原则。
刑事证据审查判断方法,包括证据合法性和刑事证据类型。证据合法性主要解决证据资格问题,审查重点包括证据载体是否合法、取证主体是否适格以及取证方法和程序是否合法。刑事证据类型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八种,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对于犯罪现场直
口罩诈骗的法律处理及证据要求。文章介绍了口罩诈骗的处罚依据和数额标准,并强调证据在诈骗案件中的重要性。诈骗行为若涉及金额较小则属于治安违法,涉及较大金额则可能构成犯罪。证据必须真实可靠,经过严格验证才能作为定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