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
(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
(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
(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
(1)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 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
(2)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 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新闻报道失实,是指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不符的情形。
4、评论严重不当,评论严重不当,是指对一人或一事的评论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情形。
5、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条 【民事主体的人格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1、语言诽谤。如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事实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2、文字、漫画诽谤。如通过撰写文章或绘制漫画,捏造事实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
医生透露病人隐私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民法典》对隐私权的保护
医生透露病人隐私是否构成违法行为以及侵犯隐私权的范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医生透露病人隐私将承担侵权责任。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包括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如非法跟踪、安装窃听设备等。文章强调应积极维护自身隐私权,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
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包括隐私权与肖像权。隐私权涉及个人信息的保护,未经许可公开个人信息属违法行为。肖像权则指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使用他人肖像进行营利活动。偷拍行为往往同时侵犯这两种权利,导致侵权者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内容,详细列举了包括个人信息、住宅、性生活、财产状况、通信和个人文件、社会关系和档案材料等方面的隐私权保护。同时,依据《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侵犯隐私权需要承担侵权责任,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相应责任。
关于出售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规定。详细阐述了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情节严重标准,包括不同类别信息的数量标准和违法所得金额的要求。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将受到相应处罚,单位犯罪也将受到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