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对刑事部分提出上诉、抗诉的案件时,如果发现第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部分存在错误,根据审判监督程序,应当对附带民事部分进行纠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零七条,对于附带民事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相关案件,如果第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部分确有错误,应当进行纠正。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通常情况下,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被害人作为直接受到犯罪行为侵害并遭受损失的当事人,在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有权要求赔偿。
在已故被害人的案件中,由于当事人已经去世,其诉讼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已经消失,无法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然而,其民事权利仍然需要有人来主张。因此,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专门规定了已故被害人的近亲属可以代为起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在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情况下,由其法定代理人承担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损失。因此,由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有利于维护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民事权益。
刑事抗诉的含义、法律依据、条件及程序。刑事抗诉是当被害人或公诉方对刑事判决有异议时,通过向上级检察院提起抗诉来实现对被告人的正确惩罚的诉讼行为。其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抗诉的条件包括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且有抗诉必要性。抗诉程序包括二审程序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条件及具体内容。该原则仅适用于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对二审法院有约束力,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包括刑期、刑种、附加刑和刑罚执行方法等。在共同犯罪案件、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罪名不当、对被告人实行数罪并罚等情况都有具体适用内容
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抗诉的流程。抗诉程序包括发现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应退回检察院,被告人无法联系时也要退回,并要求检察院补充证据。同时,《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第二审法院应开庭审理的情形。另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审开庭后一般两个月内会下达判决书,特殊情况可延
刑事案件二审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刑事诉讼法法定不起诉的情形,如案件情节显著轻微、已过追诉时效、经特赦免除处罚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起诉的定义和刑事案件的起诉流程,包括起诉必须是有起诉权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此外,还提及了不同阶段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