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对刑事部分提出上诉、抗诉的案件时,如果发现第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部分存在错误,根据审判监督程序,应当对附带民事部分进行纠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零七条,对于附带民事部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相关案件,如果第一审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部分确有错误,应当进行纠正。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通常情况下,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被害人作为直接受到犯罪行为侵害并遭受损失的当事人,在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有权要求赔偿。
在已故被害人的案件中,由于当事人已经去世,其诉讼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已经消失,无法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然而,其民事权利仍然需要有人来主张。因此,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专门规定了已故被害人的近亲属可以代为起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近亲属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在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情况下,由其法定代理人承担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损失。因此,由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有利于维护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民事权益。
反贪局的法律地位及行政监督。反贪局是设立在检察院内的机构,属于司法监督范畴。行政监督方法包括检查、审查、调查等,其作用在于提供实践依据、预防和纠正违法行为以及保证执行法律。通过行政监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害或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引起物质损失的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精神损失不包括在内。同时,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可作为量刑情节考虑。经过追缴或退赔仍不能弥补损失时,被害人可另行提
关于停尸费的责任承担问题。办案机关对于查明死因且不需要继续保存尸体的案件,承担停尸费;家属未处理导致的停尸费原则上由家属承担,但若因被告人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经济损失,可要求被告人承担。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在刑事诉讼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包括其定义、意义以及刑事二审程序的性质与任务。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是根据不同主体的地位、立场、任务等形成的程序意义上的法律关系。刑事二审程序是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错误进行救济的程序,其诉讼关系在二审中会有所变化。为了构建新的刑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