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同犯罪认定错误刑事抗诉书提交给谁
共同犯罪认定错误刑事抗诉书提交给法院。
刑事抗诉书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或裁定依法提出抗诉时所制作的文书,就类似于我们在提起民事诉讼的时候制作的民事诉讼书。
可见,刑事抗诉书是由人民检察院制作的,但是,法院对共同犯罪认定错误的具体原因这里也不得而知,但抗诉书的结构都是一样的。
二、共同犯罪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
数人共同实施犯罪,但如果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
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他一起参加实施犯罪。
二是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着希望或者放任的故意态度。
共同的犯罪故意使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彼此联系,相互默契,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犯罪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
3、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各共同犯罪人在实施共同犯罪时,尽管所处的地位、具体的分工、参加的程度、甚至参与的时间等可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同一犯罪目的,指向相同的目标,从而紧密相联,有机配合,各自的犯罪行为都是整个犯罪活动的组成部分。
在发生危害结果的情况下,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都与发生的犯罪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4、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客体。
即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必须指向同一犯罪客体,这是共同犯罪的成立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的必然要求。
三、共同犯罪怎么量刑
共同犯罪应这样量刑:
1、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2、对于除上述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3、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六条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的认定要点和方法。在认定胁从犯时,需考虑犯罪构成要件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或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认定胁从犯主要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同时,分析了胁从犯的构成特征,包括主观方
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维护上诉制度、促使一审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方面的意义。该原则能消除被告人担心加重处罚的顾虑,保障其依法上诉和充分行使辩护权,同时有助于发挥上诉制度的作用,保证两审制的贯彻执行,促使法院和检察院提高工作质量和法律监
教唆犯与共同犯罪的关系,依据我国刑法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人被认定为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教唆犯成立的条件包括教唆对象、教唆行为和教唆故意。教唆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人,可以是无责任能力但有一定规范意识的人;教唆行为必须引起他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的意思
关于套路贷共同犯罪的认定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个人明知他人进行套路贷犯罪活动,并参与发送贷款信息、广告,协助制造虚假走账记录等,构成共同犯罪。对于套路贷犯罪,会依据具体情况以诈骗罪等定罪处罚,数罪并罚或选择重罚。文章还详述了明知他人实施套路贷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