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侵犯人身民主权利罪 > 俩人打架如何处罚

俩人打架如何处罚

时间:2022-04-20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11433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俩人进行打架斗殴,如果不构成犯罪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一般是处行政拘留和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一般按故意伤害罪或者寻衅滋事罪追究刑事责任。关于俩人打架如何处罚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俩人打架的法律处罚

一、不构成犯罪的情形

如果俩人打架斗殴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将会根据以下情形给予处罚:

  1. 一般情况下,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包括行政拘留和罚款。
  2. 如果情节较轻,会处以较轻的行政拘留或罚款。

二、构成犯罪的情形

如果俩人打架斗殴的行为构成犯罪,将会根据故意伤害罪或寻衅滋事罪等罪名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

  1. 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将会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并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轻的,将会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2. 下列情形之一的,将会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 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 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 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

  1.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将会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2. 如果致人重伤,将会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将会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

  1. 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将会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2.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将会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3. 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将会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4.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将会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如果纠集他人多次实施上述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将会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可并处罚金。

聚众斗殴是否可以取保候审

对于聚众斗殴被刑拘的情况,如果符合以下条件,则可以取保候审:

  1. 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 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产生社会危险性的。
  3. 依法应当逮捕,但因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不宜逮捕的。
  4. 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
  5. 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羁押、审查起诉、一审、二审期限内不能结案,采取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害性的。
  6. 对持有有效护照或其他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7. 提请批准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8. 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包括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及其责任情形。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决策者及负有不可推卸责

  •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限制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案件一旦立案侦查,不受追诉时效限制,但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将不再追诉。对于不同等级的刑罚,有不同的追诉期限。特定情况下,如逃避侦查或被害人提出控告并被相关机关立案,追诉期限将不受限制。

  • 诈骗罪立案后对子女的影响

    诈骗罪立案后对子女的影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追究刑事责任后对子女的主要影响是政治审查是否通过。文章详细列举了影响子女政治审查的情形,包括曾被刑事处罚、涉及违纪违法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对政治条件有特别要求的单位征集新兵需要满足的其他条件。

  • 家暴儿童的刑事责任

    家庭暴力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当家庭暴力达到严重程度并构成犯罪时,受害人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行为人可能面临有期徒刑。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明确了违反该法的行为和相应处罚,包括治安管理处罚、刑事责任追究以及未履行报案职责的严重后果。此外,负

  • 借款人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的法律责任
  • 行贿行为是否等同于无罪?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