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务犯罪上诉不会加重刑期。
2、我国法律规定,被告一方上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判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这是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但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理人民检察院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
3、或者既有被告人的上诉又有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时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4、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
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1、同种刑种不得在量上增加;
2、不得改变刑罚的执行方法,如将缓刑改为实刑,延长缓刑考验期,将死刑缓期执行改为立即执行等;
3、不得在主刑上增加附加刑;
4、不得改判较重的刑种,如将拘役6个月改为有期徒刑6个月;
5、不得加重数罪并罚案件的宣告刑;
6、不得加重共同犯罪案件中未提起上诉和未被提起抗诉的被告人刑罚。
贪污受贿犯罪中的死刑缓刑是否可以减刑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贪污受贿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影响恶劣的,判处死缓后可减为无期徒刑,但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涉及公共财物,主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刑事主体资格的定义和分类,详细阐述了特殊身份的含义和特征,包括身份的持续性、与犯罪行为的联系程度、身份的类型等。文章还介绍了身份的类别,包括以职务、职业、法律义务等为内容的特殊身份。此外,文章还讨论了身份犯的种类,包括真正身份犯和不真正身份犯。最后简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监察机关的监察范围,包括公职人员、国有企业人员等的贪污犯罪和职务犯罪。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权,与其他机关配合共同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同时遵循宪法和法律,保障权益,权责对等,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确保监察工作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