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外人应当在异议指向的执行标的执行终结之前提出异议。
如果执行标的由当事人受让,案外人应当在执行程序终结之前提出异议。
在执行过程中,如果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执行员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如果理由不成立,应予以驳回;如果理由成立,应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如果发现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应按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处理。
异议人或复议申请人提出执行异议或复议申请时,应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详细载明具体的异议或复议请求、事实、理由等内容,并附上以下材料:
(1) 异议人或复议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2) 相关证据材料;
(3) 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
本规定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制定。
除当事人外,具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下列情形之一下,可以提出执行行为异议:
认为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违法,妨碍其轮候查封、扣押、冻结的债权受偿。
认为人民法院的拍卖措施违法,妨碍其参与公平竞价。
认为人民法院的拍卖、变卖或以物抵债措施违法,侵害其对执行标的的优先购买权。
认为人民法院要求协助执行的事项超出其协助范围或违反法律规定。
认为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人民法院违法执行行为侵害。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包括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强制执行的措施等。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
执行回转的概念、条件和应用场景。执行回转是在案件执行中或执行完毕后,因执行依据被撤销或变更而重新采取执行措施的制度。其条件包括原执行依据正在执行或已执行完毕、执行依据被依法撤销或变更、新的执行依据是其必备条件,并且只适用于原申请执行人取得财产的情况。
被执行人的义务与权利。被执行人需全面履行法律文书的义务,包括报告财产情况、接受询问、强制执行或委托执行、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同时,被执行人也享有申请执行人员回避和委托代理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等权利。被执行人可以提出书面异议或提起诉讼。
强制执行的定义、流程以及相关规定。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生效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保障权利人权利实现。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特定情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中应载明执行标的总额、已执行的债权数额和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