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定居所执行监视居住是指在执行监视居住措施时,对于无固定住处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由公安机关指定其居住地,以确保监视居住的有效执行。
2、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监视居住措施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采取。
指定监视居住的条件可以分为两种情形:
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但无法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时,可以采取监视居住作为取保候审的补充措施。
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符合逮捕条件中的以下五种情形之一时,可以采取监视居住作为逮捕的替代措施:
因此,指定监视居住作为逮捕的替代措施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依据:
第一个方面体现了对有特殊情况人的关怀和对人权的保障,也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后两个方面则体现了及时惩罚犯罪和实现国家刑罚权的要求。
失信人员签订的合同效力问题。失信人员通过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无效,涉及较大金额可能构成犯罪。同时,《合同法》规定了一些合同无效的情形。对于失信被执行人,法院可以进行信用惩戒并限制其高消费,包括限制乘坐高档交通工具、高消费场所消费等行为。
我国关于执行法官回避的决定权的问题。院长一般决定执行法官的回避,但如果执行法官是院长本人,则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在特定情况下应自行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他们回避,包括是当事人或近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与当事人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理的关系等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可以抵扣刑期。对于被判处管制的人,每天的监视居住可以抵扣一天的刑期;对于被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的人,每天的监视居住可以抵扣两天的刑期。但是,如果监视居住发生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住处
普通监视居住不折抵刑期,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根据《中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