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单位犯罪,采取的是“双罚制为主,单罚制为补充”的处罚原则。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单位犯罪采取的是两罚制。其中,对单位本身是判处罚金,罚金的数额没有限制。而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则是判处刑罚,包括自由刑和罚金,主要是自由刑。对个人判处自由刑的情况,一般有两种:
(1) 在大多数情况下,判处与个人犯罪相同的刑罚。
(2) 在少数情况下,判处低于个人犯罪的刑罚。
《刑法》在某些情况下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单罚制,即只处罚自然人而不处罚单位。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如果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资助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或者资助恐怖活动培训的个人,根据情节的不同,可以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单位犯上述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规定处罚。
对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根据情节的不同,可以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对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单位犯罪的处罚与前述相同,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规定处罚。
单位犯罪的双重处罚制度,其中单位被处以罚金,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面临个人犯罪的相同或较轻刑罚。在某些情况下,刑法也规定了单一处罚制度,仅对自然人进行处罚。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逃税行为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当单位经过组织策划实施偷税行为时,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文章还详细阐述了逃税罪的构成要件、刑罚、扣缴义务人的责任以及多次实施逃税行为的处理方式,同时提及了补缴税款和追究刑事责任的相关
贩卖毒品罪的法律规定和量刑标准,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无论数量多少,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都构成犯罪行为。量刑标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分为严重、较重和一般三种情况,并对单位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有特别规定。多次贩卖毒品将累计计算处罚。
单位犯罪的具体特征和认定,包括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认定及其责任情形。对于单位犯罪,除了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指在单位犯罪中起主要决策作用的人员,包括决策者及负有不可推卸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