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单位犯罪,采取的是“双罚制为主,单罚制为补充”的处罚原则。
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单位犯罪采取的是两罚制。其中,对单位本身是判处罚金,罚金的数额没有限制。而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则是判处刑罚,包括自由刑和罚金,主要是自由刑。对个人判处自由刑的情况,一般有两种:
(1) 在大多数情况下,判处与个人犯罪相同的刑罚。
(2) 在少数情况下,判处低于个人犯罪的刑罚。
《刑法》在某些情况下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单罚制,即只处罚自然人而不处罚单位。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的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如果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资助恐怖活动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或者资助恐怖活动培训的个人,根据情节的不同,可以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如果单位犯上述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规定处罚。
对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根据情节的不同,可以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对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单位犯罪的处罚与前述相同,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规定处罚。
犯罪集团的构成条件及特点。犯罪集团至少由三人组成,具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犯罪目的性。成员基于共同犯罪目的而结合,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危险性严重,是刑法打击的重点。文章还强调了刑法对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定义,以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性,并鼓励进行法律咨询。
单位犯罪的界定和特征,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单位犯罪的主体可以是公司、企业等组织,具有法定性、整体意志和整体利益的特征。对于单位犯罪,单位需承担刑事责任,通常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犯罪主体的定义及分类,包括自然人主体和单位主体。自然人主体需具备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某些犯罪还要求有特殊身份。刑事责任年龄分为不同阶段的责任划分,体现了对青少年犯罪以教育为主的精神。单位主体则是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组织机构。
成立公司是否构成单位犯罪的问题。文章指出,如果公司依法成立且犯罪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单位犯罪,则构成单位犯罪。但如果公司是为了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而设立或将其犯罪行为作为核心业务活动之一,应认定为个人犯罪。此外,尚未成立公司的股份协议在设立过程中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