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租赁纠纷的类型具体有:1、租金支付纠纷;2、房屋损坏赔偿纠纷;3、人身或财物损害赔偿纠纷;4、侵犯房屋共有人合法权益赔偿纠纷;5、转租纠纷;6、租赁合同未经登记致使承租人不能对抗第三人的纠纷;7、变更房屋用途纠纷;8、房屋租赁期间出售的优先权纠纷。关于房屋租赁纠纷的类型具体有哪些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房屋租赁纠纷的分类
1、租金支付纠纷
租金支付纠纷是指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因租金支付问题而产生的纠纷。
2、房屋损坏赔偿纠纷
房屋损坏赔偿纠纷是指出租房屋的出租人和承租人之间因房屋损坏导致的赔偿问题而产生的纠纷。
3、人身或财物损害赔偿纠纷
人身或财物损害赔偿纠纷是指因租赁房屋导致承租人或第三方人身伤害或财物损害而产生的赔偿问题。
4、侵犯房屋共有人合法权益赔偿纠纷
侵犯房屋共有人合法权益赔偿纠纷是指因租赁房屋行为侵犯房屋共有人的合法权益而产生的赔偿问题。
5、转租纠纷
转租纠纷是指承租人将租赁房屋转租给第三方而产生的纠纷。
6、租赁合同未经登记致使承租人不能对抗第三人的纠纷
租赁合同未经登记致使承租人不能对抗第三人的纠纷是指因租赁合同未经登记备案而导致承租人无法对抗第三人的纠纷。
7、变更房屋用途纠纷
变更房屋用途纠纷是指因房屋租赁期间变更房屋用途而产生的纠纷。
8、房屋租赁期间出售的优先权纠纷
房屋租赁期间出售的优先权纠纷是指在房屋租赁期间,当房屋出售时出现的优先购买权纠纷。
9、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三条,租赁合同是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四条,租赁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租赁物的名称、数量、用途、租赁期限、租金及其支付期限和方式、租赁物维修等条款。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五条,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部分无效。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续订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六条,当事人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办理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七条,租赁期限超过六个月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无法确定租赁期限的,视为不定期租赁。
租赁合同纠纷的起诉流程
1、起诉
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时,应递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并根据被告人数递交起诉状副本和证据副本。
2、立案审查
立案庭负责立案的法官在接到当事人递交的诉状后,进行认真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立案庭将相关信息输入微机,待庭长审批后,立即向原告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及交纳诉讼费用通知。
3、排期
经审查决定立案后,立案庭当即进行排期。对于民事一审案件,应给当事人预留30天的举证期限;对于民事二审案件,应给当事人预留10天的举证期限。
4、送达开庭传票
排期后,立案庭当即或通过邮政速递向当事人送达开庭传票。如果需要直接送达,立案庭将交付法警队执行。
5、缴纳诉讼费用
当事人收到法院开出的诉讼费用预交款通知书后,应在7日内到法院内的中国农业银行收费处交款。
6、法院出具收据
当事人凭农行收讫章的《人民法院诉讼费用预交款通知书》即时到法院财务室调换《诉讼收费专用票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