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的,申请人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写明票面金额、发票人、持票人、背书人等票据主要内容和申请的理由、事实。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申请人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申请书,写明票面金额、发票人、持票人、背书人等票据主要内容和申请的理由、事实。
公示催告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设立的一种特殊的程序。它与一般的程序(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依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不是民事权益之争,而是法院根据丧失票据或其他事项人的申请,认定丧失票据或其他事项之事实。这种案件没有明确的被告,没有民事权益争议,是非诉讼性的。
2、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仅限于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或其他法律确定的事项。不能背书转让的票据,即使被盗、遗失或者灭失的,不适用公示催告程序。因票据的伪造、变造、更改与涂销等原因引起的诉讼也不适用公示催告程序。
3、公示催告程序是丧失票据或者其他事项的人,在丧失后申请人民法院宣告票据或其他事项无效的一种制度。在没有利害关系人申报票据权利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依法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为判决,宣告票据无效,申请人凭藉人民法院判决行使票据上的权利,从而使申请人行使的权利与原丧失的票据分离,终止票据的流通和兑付。
4、公示催告程序实行一审终审。人民法院在无利害关系人申请的情况下,依照申请人的申请,作出无效判决,宣告丧失的票据无效,自判决公告之日起,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利害关系人不得上诉。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间,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裁定终结公示褪告程序,并通知申请人或付款人。终结公示催告程序的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
5、公示催告程序是以解决因票据或其他事项丧失而引起的非诉讼案件所适用的程序。作为背书转让的票据在丧失的情况下,失票人是提起诉讼还是申请公示催告,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是否存在票据权利之争;二是是否确知利害关系人。适用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的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申请人是特定的,而另一方则是不确定的。因此,双方当事人之间不存在票据权利义务争议。审理案件的目的是对丧失的票据作出无效判决,宜告票据无效,或者寻找利害关系人,而使票据权利失而复得。
上诉审程序的抗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而法律对再审抗诉的提出没有规定期限
上诉审程序中抗诉的提出方式和相关法律限制。抗诉由特定级别的人民检察院对特定级别的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提出,没有规定期限。抗诉的提出方式需制作抗诉书,载明相关内容和证据。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后,人民法院应当再审,无需经过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离婚协议书的内容要求及其相关的法律规定。离婚协议书需真实反映双方意思,包括子女抚养安排、共同财产分割、共同债权和债务、住房安排、经济帮助、探望权安排等。根据《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办理离婚登记需提交相关证件和证明材料,离婚协议书应载明双方自愿离婚及协商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要求。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包含事故的基本情况和基本事实、证据及原因分析和当事人的过错及责任或意外原因。若未查获肇事逃逸人或车辆,可在当事人书面申请后制作认定书,载明事故时间、地点、受害人情况及调查事实,并确定责任。若无法查证事实,也应
公示催告止付公告届满期间与票据到期日衔接不连续问题以及撤销除权判决效力诉讼的现实困境。文章指出,票据转让是单方面法律行为,容易出现公告期间届满时票据尚未到期的情况,导致持票人权益受损。关于撤销除权判决效力诉讼的性质,文章对是否需要撤销原除权判决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