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执行人与案外人恶意串通,通过执行异议、执行异议之诉妨害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处理。申请执行人因此受到损害的,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被执行人、案外人赔偿。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百一十五条 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审理期间,人民法院不得对执行标的进行处分。申请执行人请求人民法院继续执行并提供相应担保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被执行人与案外人恶意串通,通过执行异议、执行异议之诉妨害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处理。申请执行人因此受到损害的,可以提起诉讼要求被执行人、案外人赔偿。
1、被执行人应在收到人民法院执行通知书后按指定的履行期限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对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被执行人应当向人民法院如实申报财产状况,并认真填写被执行人财产申报表,如故意隐匿不报或申报不实,将予以罚款、拘留。
3、被执行人不得隐匿、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及证据材料,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保管的财产及证据材料,不得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不得擅自撕毁法院张贴的公告及封条,不得在法院查封、冻结的财产上再设定其它权利,否则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4、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限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被执行人(被执行人为单位的,限制对象为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相关责任人员)可以采取十五日以下的司法拘留措施;
(二)被执行人为个人的,可以采取一万元以下的罚款;被执行人为单位的,可以采取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对被执行人(被执行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相关责任人员)发布限制高消费令,并在执行公开网上予以公告;
(四)限制被执行人(被执行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相关责任人员)出境;
(五)将被执行人的失信记录通报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工商、公安、房管、税务、建设、国土、国资委、纪委、组织等相关部门,并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公布失信记录;
(六)法律规定的其他强制措施。
5、对必须到人民法院接受询问的被执行人或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进行拘传。
6、人民法院依法采取查封、扣押、搜查等措施的过程中,被执行人应配合法院执行,不得有妨害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中关于中止执行的期限问题。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申请人延期执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等。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中止执行的期限,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执行将恢复进行。
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相关规定。包括案外人执行异议的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对此的解释、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应具备的条件等。当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主张权利时,需向执行法院提出异议并提供必要的证据。如果异议成立,法院将裁定中止执行;否则,将裁定驳回异议。
委托执行程序及相关要求。受托法院的职责包括按照委托函执行,无权审查法律文书实体内容,遇到变更需征得申请执行人同意并告知委托法院。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异议时,受托法院需函告委托法院处理。执行完毕后,受托法院应及时反馈结果。若受托法院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委托法
经济适用房法院的拍卖限制。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当事人只有一套房屋时,法院可以查封但不能拍卖。同时,法律规定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包括被执行人及其家属生活必需品、未公开的发明等。对于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法院可以进行查封,但不得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