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册网络经营账号开设网络店铺的平台内,经营者通过协议等方式将网络账号及店铺转让给其他经营者,但未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相关经营主体信息变更公示的情况下,若实际经营者的经营活动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消费者有权主张注册经营者和实际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六条的规定:
注册网络经营账号开设网络店铺的平台内经营者,通过协议等方式将网络账号及店铺转让给其他经营者,但未依法进行相关经营主体信息变更公示,实际经营者的经营活动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消费者主张注册经营者、实际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当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遇到商品问题却找不到商家时,可以积极寻求网购平台的赔偿,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消费者需要提供发票等购物凭证或者服务单据。因此,在出现商品纠纷时,消费者应及时整理这些关键证据,以便向网购平台寻求问题解决。
除非适用举证倒置情形,一般情况下,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消费者需要证明其合法权益受损。消费者可以提供卖家的营业资格、商品销售信息网页、卖家网店所登载的宣传照片、文字内容、销售承诺,以及与卖家之间的交易、协商过程记录等证据。
消费者主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时效要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对于因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提起诉讼的消费者,诉讼时效一般为一年;对于其他问题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消费者,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况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
(1) 要求赔偿身体受到伤害的;(2)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3)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如果销售者或服务者本来就负有赔偿责任,并且存在故意拖延、无理拒绝或因撤场等原因造成消费者难以索赔的情况,消费者仍然有权向网购平台寻求赔偿。
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及其认定标准。商场搜身行为是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权的典型案例,必须具备违法性,不得拘禁自然人身体自由。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还包括非法妨害行动、妨害公路通行、侵害通信自由和非法强制医疗等。遇到类似情况,建议消费者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虚假广告的法律处罚。根据《新广告法》相关规定,发布虚假广告属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可责令停止发布并罚款。罚款金额根据广告费用计算情况而定,严重情况可吊销执照。涉及犯罪将追究刑责。经营者不得进行虚假宣传,否则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广告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需承担
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责任,包括质量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合同内容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补充协议。同时,文章还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以及经营者应保证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此外,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法律规定也被提及。
中秋购物时消费者如何面对月饼的质量问题并维护自身权益。建议消费者选择合法经营单位并仔细查看产品包装。在维权方面,消费者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与经营者协商和解、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以及提起诉讼。若涉及欺诈或健康损害,消费者可要求更高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