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斡旋受贿的几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其概念以及构成要件上。
2、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2)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利用自己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的行为会损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侵犯国家机关、单位正常的管理活动,却希望这一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和过失均不能构成本罪。
(3)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以及执政党和政府的威信。
(4)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行了斡旋受贿行为。
3、法律依据:《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本条就是关于斡旋受贿罪的规定。
1、斡旋受贿人是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者地位的便利去影响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为不正当的职务行为,而不是自己直接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2、谋取的是不正当的利益,才可罚。不正当利益,既包括非法利益,这个好理解,就是违法的、非法的,一般按照一般的社会常识就可以判断;也包括不确定的合法利益,即利益形式是合法的,但是这个利益不确定请托人能不能得到,就算能够得到,能得多少也不确定,而斡旋受贿人影响其他工作人员使之坐定拿到这一部分的利益,或者帮助其多拿的。
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行侵犯的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及国家财经管理制度,行为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表现是未经批准擅自挪用公款。根据相关法律,挪用公款罪包括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目的、进行非法活动,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从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受贿罪的立案标准是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
受贿的数额达到5千元的,构成受贿罪;而对于受贿的数额尚未达到5千元,情节较轻,一般应视为一般违法行为,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酌情给予行政处分。斡旋受贿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
协商和解是指债权债务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协商或邀请第三人从中斡旋,解决纠纷。债权到期或即将到期时,债务人暂无能力偿还债务但有还款诚意的,债权人可以就履行债务的期限、方式、数额等同债务人进行磋商,敦促债务人履行债务或签订还款协议。经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