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公司的僵局。他们可以从整体利益出发,作出妥协和适当让步。另外,他们还可以咨询专业人员,由第三方进行斡旋,以达到自行化解僵局并完善相关制度的目的。
如果僵局无法通过协商解决,或者股东不愿意通过协商斡旋解决,他们可以选择尽快转让所持股份退出,或者通过法院强制转让。具体而言,这包括考虑股东的原始出资、对公司的贡献、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退出股东的过错程度,并以现金方式支付相应的补偿,以尽快确定双方的法律关系为债权债务关系。
如果公司继续存在将会损害股东利益,股东可以提起解散公司诉讼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即使股东之间并不寻求解散,只是希望通过提起诉讼救济来解决问题,法院也应当予以受理。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会审查是否存在不解散的合理事由,并尽可能地促使各方和解。如果无法和解,法院将采取解散方式,尽管解散诉讼已经有了规定。
为了防止个别股东恶意诉讼,只有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超过10%的股东有权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如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股东不满足上述持股条件,法院将不予受理其诉请。
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僵局表现为股东会无法形成决议或召开会议,董事会无法召集或开会并形成决议。这导致公司在人财物等方面的事项无法得到落实,无人负责和执行。
监事过度干涉公司事务,对股东利益造成严重侵害,并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董事会纠正。
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问题涉及授权范围过大、纪律责任不明确,导致股东会和董事会的决策无法得到遵守,也无法加以制约。
对于一人公司或人数较少的公司,如果股东死亡或丧失管理能力,而继承人又不继承公司,将导致公司经营出现困难。
股东提起解散公司诉讼需要准备证据来证明公司的经营管理出现严重困难,包括以下方面:
需要证明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连续两年或更长时间无法召开。
需要证明股东表决连续两年或更长时间无法达到法定或公司章程规定的多数,导致无法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
需要证明董事或实际控制人有持续性的压制和欺诈行为,严重侵害股东利益,并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纠正。
需要证明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解决,导致公司经营管理出现严重困难并可能遭受无法弥补的损害。
证据包括财务审计报告、公司报表等,股东有权申请调阅公司账务信息,也可以通过工商局查询。
证据包括公司的经营计划、会议记录和经营过程中的相关单据等,用以证明导致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以及这些原因无法挽救和克服。
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原告股东持有公司超过10%的股份,并提供公司章程等相关文件。
股东知情权的内容、理论依据以及我国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股东知情权包括查阅权、质询权、公司检查人选任请求权和诉讼救济请求权等。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缺乏完整逻辑体系,存在对股东质询权不明确和外部检查人选任权缺失等问题。
公司与老板个人借款的还款方式及如何识别公司人格混同问题。公司以其全部资产承担债务责任,包括组织机构、经营业务和财产方面的混同情况需注意。要辨别公司人格混同,可通过查询企业信息、收集交易信息等方式寻找证据。对于债的混同风险,可要求对方提供充分保证并及时
股东出资不到位需要承担的责任。股东如未按规定缴纳全部出资,需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需补充缴足未到位的出资额并支付违约金,且在公司对外负债时需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行政责任方面可能会面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若存在虚假申报
股东会决议对股东罚款的合法性及法律依据。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股东间没有管理或从属关系,股东大会原则上无法对股东进行处罚。股东完成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义务后,并不受股东大会决议的处罚。但是,如果公司章程有特别规定或授权,情况可能有所不同。股东会决议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