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与其他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商业秘密必须保持不为公众所知悉,而其他知识产权都是公开的。专利权甚至对公开程度有一定要求。
商业秘密是一种相对的权利,不具有绝对的排他性。如果其他人以合法方式获得了相同的商业秘密,他们与第一个人享有同样的权利。商业秘密的拥有者不能阻止已经掌握该信息的人在他之前或之后使用、转让该信息。
商业秘密能够为经营者带来利益,获得竞争优势,或具有潜在的商业利益。
商业秘密的保护期限不是法定的,取决于权利人采取的保密措施以及其他人对该秘密的公开程度。一项技术秘密可能由于权利人的保密措施和技术本身的应用价值而延续很长时间,超过专利技术的保护期限。
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可以根据《刑法》进行判断:
通过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的行为。
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的行为。
违反保密义务或违反商业秘密所有人对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行为。
明知上述行为并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的,构成对商业秘密的侵犯。
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商业秘密的损失计算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根据商业秘密权利人因侵权行为遭受的损失进行定罪量刑和实际赔偿。商业秘密权利人可计算的损失包括财产和收入方面的损失。这包括权利人本身的收入以及权利人预期在若干年内的收益。主要考虑因素包括商业秘密的开发投入、成熟程度、利用周期和可重复利用性,以及商业秘密的使用、转让和市场供求状况等。
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利益作为损失和赔偿额。这种损失计算的前提是侵权人未再向第三方披露、转让商业秘密,并且该商业秘密不为其他公众所知。对于非法将商业秘密出卖给他人的行为,以非法出卖收入为损失额;对于违法使用商业秘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以因此获得或增加的利润为损失额。
侵犯商业秘密罪及其客体的问题。侵犯商业秘密罪涉及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或使用商业秘密,侵犯了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和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证据认定面临权利人配合问题,信息是否属商业秘密需专业鉴定。损失计算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主要包括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损失、侵权
保密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涉及保护甲方的秘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经营信息等,乙方承担保密义务。协议规定了保密期限、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双方签字后协议生效,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会员招募协议的细节,规定了甲、乙双方在会员招募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乙方需保守甲方商业秘密,违约需承担责任。乙方按招募会员收费金额的一定比例抽取佣金,并在甲方收到全额款项后支付。双方发生争议应协商,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个人法律顾问的费用及服务范围。基本顾问费为5000元,包括与个人生活相关的法律服务,如求职、购房、离婚等,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其他服务范围包括合同审查、劳动人事、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利用等。收费标准为基本顾问费加上按实际发生的费用报销。如遭遇不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