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理赔中主诉证据效力的认定
 时间:2025-01-09 浏览:4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寿险理赔中医疗记载的证据效力分析
案情简介
2001年6月6日,某市公安分局为其在职职工向保险公司投保了“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被保险人谢某在2002年2月23日因意外情况导致颅脑严重损伤,最终于3月22日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谢某的母亲作为受益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要求赔付意外身故保险金20万元。保险公司认为谢某的伤势是由酒后摔倒导致的,属于保单中的责任免除范围,因此拒绝了赔付请求。受益人不服,将此纠纷诉至法院。
双方意见
受益人认为病历中关于现病史的陈述并非谢某本人亲自所述,不能作为证据。保险公司认为,虽然病历中关于被保险人酒后摔倒的描述来自他人转述,但在被保险人被送至医院时已昏迷不醒,要求其入院时向医生口述病情是不现实的。此外,医院的记录都写明酒后摔倒所致外伤,因此保险公司认为这些记录是真实、客观的证据,能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
法院判决
法院根据医院病史资料记载认定谢某是酒后摔伤头部入院,即谢某摔倒与其饮酒有因果关系。尽管该病历记录并非谢某本人亲自陈述,但一般情况下能客观反映患者当时的实际情况。法院确认保险公司调查取得的病历记录具有证据效力,且原告没有提供反驳证据。根据相关规定,保险公司已完成举证责任,原告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因此,法院判决不支持原告要求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的请求。
法理分析
在寿险理赔中,医疗记载常常是理赔决定的唯一依据。然而,医疗记载的特殊性,尤其是病历中的主观病史,其证明力和证据效力在实务处理和保险纠纷诉讼中具有争议。从证据规则的角度来看,具有证明力的证据并不一定具有证据效力,只有符合证据规则和相关法律规定,才能被法庭采信作为裁判依据,从而具有证据效力。因此,在处理寿险理赔纠纷时,需要综合考虑医疗记载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是否符合证据规则和法律规定的要求。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险合同的如实告知义务
保险合同的如实告知义务。投保人必须如实提供与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有关的信息。如故意或重大过失未履行此义务,且影响保险人决策,保险人可解除合同。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为得知解除事由起30日内,超过两年则无权解除。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不赔偿或
	  
 - 
 	 
	
	   原告主张
原告大和公司与被告陈穹之间的劳动争议。被告被派遣到日本接受培训后,在劳动合同解除后进入了与原告存在相近产品的企业工作,违反了保证书中的承诺。原告提起劳动仲裁未获支持后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在安立代表处工作并承担诉讼费。被告辩称其就业权利应受保
	  
 - 
 	 
	
	   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清算和终止
经营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在被责令关闭或破产时,如何清算和终止业务。重点在于未到期的人寿保险合同需要转移给其他保险公司,以确保保险责任能够可靠履行。包括自愿转让和指定转让两种方式,同时责任准备金也应一并转让。保障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是重要前提,
	  
 - 
 	 
	
	   案情
一起关于机动车辆保险纠纷的案件。原告李某购买的货车在保险期间发生火灾,因火灾原因不明,保险公司拒绝赔偿。法院对此有两种处理意见,第一种认为保险公司不应承担责任,第二种则认为保险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作者支持第二种意见,认为火灾是由车辆以外的火源造成,保
	  
 -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重要性
   
 
 - 
 	 中国产品安全问题引发国际关注
   
 
 - 
 	 如何提高车险理赔效率并避免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