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高利贷 > 高利贷不还怎么办

高利贷不还怎么办

时间:2022-05-06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25634
高利贷如果还不了可以起诉到法院,如果你们的借贷合同的利率是属于国家规定范围内的话你就得偿还所有本金和利息,贷款是最高利息不能超过百分之三十六,如果超过这个数的话你起诉法院到时候法院会根据你们的贷款利率判决本金和国家允许之内的利息,剩下的不用偿还。关于高利贷不还怎么办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高利贷不还怎么办

1、高利贷如果还不了可以起诉到法院,如果你们的借贷合同的利率是属于国家规定范围内的话你就得偿还所有本金和利息,贷款是最高利息不能超过百分之三十六,如果超过这个数的话你起诉法院到时候法院会根据你们的贷款利率判决本金和国家允许之内的利息,剩下的不用偿还。

2、高利贷属于违法,故借款人只偿还本金及法律规定范围内利息即可,另因高利贷多办法索取债务时的暴力犯罪,故不建议当事人考虑此种借款方式。

3、民间借贷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

4、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超过以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应付高利贷最好的办法有哪些

1、如果你不幸陷入高利贷,那么一定要保持冷静,慎重对待对方让你签署的任何书面的东西,切不可因为屈服或和解将之前的借款本金和利息之和以欠条形式出具给对方,这样你会越欠越多;注重与对方的沟通方式,切不可以硬碰硬,吃亏的总是你;想方设法在利息滚的还不是很高的时候清偿借款,并保留好所有的还款凭证,早日脱离高利贷。

2、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依法惩处利用“软暴力”实施的犯罪,即黑恶势力为谋取不法利益或形成非法影响,有组织地采用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破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构成犯罪的行为。

3、《指导意见》还指出,暴力、威胁色彩虽不明显,但实际是以组织的势力、影响和犯罪能力为依托,以暴力威胁的现实可能性为基础,足以使他人产生恐惧、恐慌进而形成心理强制或者足以影响、限制人身自由、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影响正常生产、工作、生活的手段,属于行为特征中的“其他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所谓的“谈判”“协商”“调解”以及滋扰、纠缠、哄闹、聚众造势等手段。

4、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款利息、违约金之和不能超过年化利率百分之二十四,超出部门法律不保护。

5、最高人民法院下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针对民间借贷案件中涉嫌通过“虚增债务”“收取高额费用”等方式非法侵占财物的“套路贷”诈骗等新型犯罪行为提出了审理思路:应予以刑事打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放高利贷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

    放高利贷行为是否构成诈骗罪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放高利贷属于违法行为但不构成犯罪。法院支持年利率24%以内的利息,超过年利率36%的利息则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在借款期满后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过按年利率24%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不还借款的后

  • 赌场高利贷不还怎么办

    赌博欠下高利贷的问题。若对方明知借款人因赌博借款仍借出高利贷,则根据法律规定,该借款合同无效。依照相关法律,出借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提供借款的情形下,民间借贷合同会被视为无效。对于这类情况,应当采取合法途径解决债务问题。

  • 民间放高利贷是否合法

    民间放高利贷的合法性问题。民间借贷的利率应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借高利贷的人死后,其家人需还款,但还款金额有限。高利贷认定涉及民间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的部分可以不还,但本金和合理利息需偿还。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

  • 高利贷不还会坐牢吗

    高利贷不还款是否会坐牢的问题。从法律角度看,单纯的高利贷债务本身不会导致坐牢,但涉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或故意逃避债务可能影响债权人权益的行为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另外,父亲欠债不能随意找子女追债,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继承等,子女可能需承担一定责任。欠80万不

  • 高利贷贷款不还会坐牢吗
  • 借高利贷不还会怎么样
  • 别人欠高利贷不还怎么办最有效的方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