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放高利贷属于违法行为,但不构成犯罪行为。高利贷不受法律保护,但不能以诈骗罪立案。
根据该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时,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当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时,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如果借贷双方在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且前期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中的金额可视为后期借款本金。然而,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当事人主张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根据上述规定,借款人在借款期满后应支付的本息之和,不得超过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按年利率24%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如果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支付超过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债权债务纠纷诉讼,债务人将成为被告,需要承担履行债务的后果。
债权人在获得胜诉后,若债务人仍未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旦强制执行申请获得通过,法院将查询被执行人在各大银行的账户,如有资金则予以冻结和划扣。
若法院判决债务人应承担履行债务的责任,但其拒不执行判决且情节严重,债务人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这将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的罪行,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
为了限制老赖的行为,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高利贷本金的法律保护问题。法律规定债权人可以主张正常的利息和本金返还,但超出法律规定部分的利率不受法律保护。如果利率不超过年利率24%,借款人需按照约定支付利息;若超过年利率36%,超出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可请求返还。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借贷双方的
如何处理高利贷纠纷。处理高利贷问题需遵守法律规定,采取合法方式维护权益。对于不同情况的高利贷纠纷,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包括生产性借贷与生活性借贷的利率区别、高利借贷合同的无效性、禁止利息扣除和复利计算等法律规定。
高利贷的认定标准,包括区分生活性借贷与生产经营性借贷、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等要点。在认定高利贷时需注意利息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4倍,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民间借贷指导利率。高利贷行为不受法律保护,若触犯刑法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何证明借款属于高利贷。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年利率超过一定标准(如未超过年利率24%被支持,超过年利率36%部分利息约定无效)的借款可被认定为高利贷。同时,若出借人与借款人存在其他费用或违约金的约定,超出年利率24%的部分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