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但不属于本单位管辖的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理案件或者发现案件的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应当依法先行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或者其他处置措施,再移送有管辖权的单位处理:
(1)违法嫌疑人正在实施危害行为的;
(2)正在实施违法行为或者违法后即时被发现的现行犯被扭送至公安机关的;
(3)在逃的违法嫌疑人已被抓获或者被发现的;
(4)有人员伤亡,需要立即采取救治措施的;
(5)其他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的情形。
2、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
1、根据规定,行政处罚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2、县级以下(不包括县级)的行政机关如果没有法律、行政法规的另行规定或根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的依法委托,不得享有、行使行政处罚管辖权。
3、两个以上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实施机关如对同一行政违法案件都有管辖权,在案件管辖上发生争议,双方又协商不成的,应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4、对行政违法案件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若发现相应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经人民法院依法审判认定构成犯罪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处以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下级法院是否有权移送案件给上级法院管辖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下级法院发现自己无管辖权,可以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包括上级法院。移送管辖实质上是案件移交,不是管辖权移交,需满足一定条件,如已受理案件、受理法院无管辖权、接受移送法院有管
管辖权转移的次数问题,指出没有具体规定次数。文章介绍了《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相关规定,即上级法院有权审理下级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并阐述了移送管辖的适用条件及“不得再自行移送”的含义,以确保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接受移送的法院有约束力,避免法院间推诿或争
原告就被告原则与两便原则在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关系和冲突。地域管辖遵循了原告就被告原则,体现了两便原则的精神内涵,便于群众诉讼和法院行使审判权。然而,在实践中,原告就被告原则也存在一些冲突,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特殊性和公正审判原则,适当调整应用。
检察院移送法院开庭审理的时间规定,包括一般刑事案件的移送期限、法院开庭审理期限以及《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检察院应在一个月内将案件移送至法院,对于重大、复杂的案件可延长半个月;法院应在两个月内开庭审理案件,特殊情况下可延长。文章还涉及人民检察院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