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庭前会议中,公诉人有权就以下与审判相关的问题提出和交换意见:
此外,公诉人还可以了解辩护人收集的证据等情况。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三百九十五条。
庭前会议应采用会议方式进行。人民法院应在庭前会议召开前三天通知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等参加会议的时间和地点。人民检察院应派遣拟出庭的公诉人参加庭前会议,并在必要时配备书记员担任记录工作。
为方便被告人参与庭前会议,可以灵活处理具体的参与方式。如果被告人未被羁押,庭前会议可以在法院设立专门的办公室进行。如果被告人被羁押,法院应与看守所协商,在看守所设立专门的办公室进行。然而,对于多人共同犯罪案件,各被告人应分别参加庭前会议,而不宜集中参加。
在会议程序方面,庭前会议原则上只召开一次。在审判人员主持下,依次听取各方口头或书面意见,就与审判相关的程序问题达成共识,并由法院书记员记录会议情况。经核对后,参加会议的全体人员签名。
刑事诉讼法中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影响。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若发现证据不足或可能存在非法收集证据的情况,可选择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经过二次补充侦查后,如仍认为证据不足,将做出不起诉决定,涉案人员不会有案底记录,对其个人声誉和未来发展有积极影响。
公诉案件的定义、特点以及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的法律咨询。公诉案件是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而提起诉讼的案件。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关于原告代理人对刑事部分判决的疑问,律师解答称只能申请抗诉。文章还强调了公诉案件的重要性和作用,包括打击犯罪
刑事案件中的撤案程序。在派出所立案侦查过程中,若事实不清或证据不足,可停止侦查。自诉刑事案件中,自诉人可在判决前与被告人和解或撤回自诉,但涉及特定情况则不适用调解。公诉案件的撤案决定权在检察机关,受害者可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根据刑事诉讼法,特
被害人撤诉并不等同于放弃追究法律责任的问题。在公诉案件中,诉讼权属于国家,被害人没有独立的诉讼权利。赔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量刑,但不能成为免罪的依据。即使加害人充分赔偿被害人损失,被害人也不能直接决定公诉案件的处理结果。公诉案件的决定权属于国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