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事执行中变更规定如下:
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变更、追加当事人。申请符合法定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该公民的遗嘱执行人、受遗赠人、继承人或其他因该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权利的主体,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公民被宣告失踪,该公民的财产代管人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作为申请执行人的公民离婚时,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全部或部分分割给其配偶,该配偶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四条 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终止,因该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终止依法承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权利的主体,申请变更、追加其为申请执行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编对于民事执行的程序做了详细的规定;
2、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二百三十七条,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
(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向仲裁机构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关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争议的处理方式。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对相关问题的批复、强制执行公证的程序、公证强制执行的作用及特征。当事人对公证债权文书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法院不予受理,但若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公证强制执行简化了
销售未遂的行政处罚程序及原则。对于销售未遂的轻微违法行为可不予处罚,构成违法行为则采取相应措施。行政处罚程序包括调查取证、告知权利、听取陈述等步骤。执行行政处罚时应遵守当事人自觉履行、不停止执行等原则,可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处罚决定得到履行。
执行董事与经理的身份和职权。执行董事可以是公司的股东或员工等,其资格需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规定。执行董事与总经理的产生方式、职权及作用不同。在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如果没有设立董事会,可以设立一名执行董事代替。执行董事主要负责企业战略发展,而总经理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诉的意见,督促程序进行的具体规定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诉的意见中关于督促程序的具体规定。内容包括债权人的申请条件和申请支付令的程序,支付令的内容和债务人的异议,以及督促程序终结后的起诉和执行。整体上,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催促债务人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