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各类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作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协调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规划指标和计划指标之内。加强建设项目选址、用地和环境影响的评价和论证,确保科学、高效、合理利用土地。
第一节耕地保护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各项非农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在“先补后占”的原则下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护目标实现。2006-2010年,全县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共新增耕地356.19公顷,到2020年,共新增耕地1650.84公顷。
在耕地内部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结构调整不破坏土地耕作层,不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发展粮食、蔬菜、水果等优势产业,重点保障优势产业对农产品生产用地的需求。退耕还林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在坡度25度以上的耕地中逐步实施。
第二节基本农田建设
科学划定基本农田,加大基本农田建设投入。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逐步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鼓励和支持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质量。
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无法避让基本农田的,经依法批准,方可占用。禁止基本农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其他生态建设,禁止改变基本农田土壤性状发展养殖业及其他农业产业,禁止在基本农田内取土、挖沙、建坟、临时建筑等活动。
第三节提高耕地质量
确保补充耕地质量。补充耕地质量不低于占用耕地质量,耕地保护从数量保护向数量保护和质量保护并重,优化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补充耕地质量未达到被占耕地质量的,依据耕地分等定级成果,按照质量等级折算结果补充耕地面积。积极实施耕作层剥离工程,鼓励剥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用于新开垦的耕地。
加强污染及灾毁耕地预防和治理力度。加强耕地抗污染和抗灾能力建设,减少人为污染及自然灾毁耕地数量。加强耕地污染和灾毁情况监控,对污染、灾毁耕地及时治理和复垦。对已不适宜农作物种植的耕地,依法进行地类变更,积极采取各类工程和生物措施,治理污染土地。
新《民法典》关于楼顶空间所有权归属的问题。新法规定楼顶空间属于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归属于全体业主共有。这与旧法规定相一致,但新法更加强调了建筑区划内其他公共场所和设施的归属问题。
政府强行进入林地施工的法律处理方式,包括林权保护、林地承包权的继承及承包期限的相关内容。对于林权所有人,可通过行政复议保护自身权益。林地承包中的继承问题需注意继承发生、期限及相关法规。国家未明确规定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限,但实践中一般林地承包期为三十至
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建筑面积标准》对军官和士官住房分配的影响。新标准详细规定了各职级军人的住房面积,包括经济适用性住房和军官公寓的分配。军官住房分配考虑单位规模、经费和土地等因素,晋升后住房面积会增加。士官住房面积标准也有所调整,高级士官享受
农村解决土地纠纷的问题。针对不同种类的纠纷解决方式进行了统计分析,强调因地制宜解决纠纷的必要性。通过调动村级因素、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来解决村民间的土地纠纷,并指出多管齐下是解决此类纠纷的原则。同时,建议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强化基层调解组织和土地仲裁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