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委托律师提供法律帮助,证明被诬告的事实。
2. 如果诬告行为对被告造成损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诬告者承担赔偿责任。
3. 对诬告者可以追究法律责任,若不构成犯罪,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若构成犯罪,按诬告陷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辩护人可以是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但被执行刑罚或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能担任辩护人。被开除公职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也不能担任辩护人,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该罪的,将受到从重处罚。若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1. 客体要件不同: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而诽谤罪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 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而诽谤罪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3. 客观行为不同: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他人犯罪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而诽谤罪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若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1. 客体要件不同: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而报复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 对象不同:诬告陷害罪的对象是一切公民,而报复陷害罪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 主体不同:诬告陷害罪适用于一般主体,而报复陷害罪适用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 行为表现不同:诬告陷害罪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而报复陷害罪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5. 目的不同: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而报复陷害罪的目的是一般报复。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
诬告罪和诬告陷害罪的区别,指出两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捏造事实让他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文章还介绍了诬告陷害罪的法律规定和认定条件,包括犯罪中止的条件和行为人的主观原因等。
河南商水县的刘某霞因冲突被错误关押261天的事件。她被吴某某诬告造成人身伤害,后被商水县公安局和商水县人民检察院拘留和逮捕。在被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刘某霞提出了国家赔偿申请,并希望追究相关办案人员的责任以及让吴某某和其家人承担诬告陷害的责任。文章还介绍
盗窃罪的追诉时效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盗窃案件一旦立案侦查,不受追诉时效限制,但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将不再追诉。对于不同等级的刑罚,有不同的追诉期限。特定情况下,如逃避侦查或被害人提出控告并被相关机关立案,追诉期限将不受限制。
没吸毒但被诬告吸毒罪的判定情况。对于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造成严重后果,则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将依法从重处理。但如果是错告、检举失实或非故意诬告,则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