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委托律师提供法律帮助,证明被诬告的事实。
2. 如果诬告行为对被告造成损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诬告者承担赔偿责任。
3. 对诬告者可以追究法律责任,若不构成犯罪,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若构成犯罪,按诬告陷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辩护人可以是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但被执行刑罚或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能担任辩护人。被开除公职和被吊销律师、公证员执业证书的人也不能担任辩护人,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除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该罪的,将受到从重处罚。若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1. 客体要件不同: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而诽谤罪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誉。
2. 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而诽谤罪的目的是破坏他人名誉。
3. 客观行为不同: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他人犯罪事实,通常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而诽谤罪是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若行为人虽然捏造他人犯罪事实,但并不告发,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损害他人名誉,就构成诽谤罪。
1. 客体要件不同: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而报复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
2. 对象不同:诬告陷害罪的对象是一切公民,而报复陷害罪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与举报人。
3. 主体不同:诬告陷害罪适用于一般主体,而报复陷害罪适用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4. 行为表现不同:诬告陷害罪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作虚假告发;而报复陷害罪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进行报复陷害。
5. 目的不同:诬告陷害罪的目的是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而报复陷害罪的目的是一般报复。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报复陷害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利用职权、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告发,完全符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应定诬告陷害罪,不定报复陷害罪。
我国刑法中关于绑架后杀害被绑架者的法律定性。绑架并杀害被绑架者构成绑架罪,且属于犯罪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形,犯罪分子将被判处死刑。文章还介绍了绑架罪与非法拘禁逼取债务的区别,包括侵犯的客体、犯罪目的和侵害对象等方面的不同。
非法拘禁罪致人轻伤的定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非法拘禁并造成受害人轻伤,需进行民事赔偿并受到相应刑事处罚。文章还详述了不同情形下非法拘禁的处罚标准,如涉及重伤或死亡等情况。此外,文章提及了非法拘禁的立案程序及立案标准,如持续时间、
故意伤害罪追诉时效的相关规定。依据刑法,追诉标准按法定最高刑确定,不同刑罚有不同追诉期限。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五年;更高刑期则对应更长的追诉期限。追诉期限可因案件立案后被告逃避侦查或审判、被害人提出控告而未立案等情况而延长。
杀害亲生儿子的行为应当受到的法律处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可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情节较轻的情况,如防卫过当、义愤杀人等,可以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故意杀人罪的定义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