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抢劫罪中暴力和威胁的程度怎么划分

抢劫罪中暴力和威胁的程度怎么划分

时间:2023-05-08 浏览: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28501
抢劫罪中暴力和威胁的程度划分时,主要根据具体的情节来定,比如在抢劫过程中有殴打、伤害、捆绑等情节,可以算抢劫罪中的暴力范围;如果有精神恐吓但没有实际动手,多属于威胁。关于抢劫罪中暴力和威胁的程度怎么划分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抢劫罪中暴力和威胁的程度划分

一、暴力的划分

在抢劫罪中,所谓“暴力”指的是犯罪人对财物的所有者或管理人员采取的强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捆绑、殴打、伤害甚至杀害等,以使对方处于无法或不敢反抗的状态,从而当场夺取财物或要求对方交出财物。

二、威胁的划分

在抢劫罪中,所谓“威胁”指的是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相威胁,对被害人进行精神强制,使其产生恐惧并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财物或无法阻止行为人强行夺取财物。如果威胁并非以暴力相威胁,而是通过揭露隐私、毁坏财产等方式进行,那么构成的罪行应为敲诈勒索罪,而不是抢劫罪。

三、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

对于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情节较轻,将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行为符合以下情形之一,将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1. 入户抢劫;
  2.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3. 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4. 多次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
  5. 抢劫致人重伤或死亡;
  6.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7. 持枪抢劫;
  8. 抢劫军用物资或抢险、救灾、救济物资。

抢劫罪中的胁迫手段

在抢劫罪中,胁迫手段包括以下内容:

一、限定胁迫内容

胁迫的内容应限定为当场可以实施的人身伤害(包括伤害和杀害,可以针对被害人本人,也可以针对与被害人有直接关系的第三人)或造成其他物质损失。如果胁迫的内容不可能当场实施,被害人自然不会感到恐惧,行为人也无法达到当场夺取财物的目的。而对名誉的损害、揭发隐私、工作中的打击报复等,这些损害无法当场实施,因此行为人无法当场夺取财物。

二、胁迫形式的多样性

胁迫的形式可以是有形的,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向被害人显示或传达,可以是语言、动作或两者的结合。同时,胁迫的形式也可以是无形的,既没有语言表达,也没有明显的动作或手势等,但由于特定情境的存在,对被害人形成了无法抗拒的精神强制,使行为人可以当场夺取财物。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犯罪嫌疑人供述排除的情形

    犯罪嫌疑人供述排除的情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采取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手段获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同时,强调依法调查和收集证据的重要性,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无效,被处罚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 教唆犯的特点和要素

    教唆犯的特点和要素。教唆犯通过劝说等手段将犯罪意图灌输给原本没有犯罪意图的人,引起他人产生犯罪意图。教唆犯必须明知自己的教唆行为会引起他人犯罪,并且希望或放任他人去犯罪。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应是具有民事行为和民事责任能力的人,对不满十四周岁或患有精神病

  • 胁从犯的特征及法律责任

    胁从犯的本质特征、不宜认定的情况、法律责任及其在认定时需注意的问题。协从犯是被他人威胁或诱骗参与犯罪,但不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人。根据刑法规定,对协从犯应减轻或免除处罚。同时需注意区分协从犯与紧急避险的情况,以及在共同犯罪中协从犯的作用可能发生的转化。

  • 外卖员偷同行外卖,偷外卖会坐牢吗

    外卖员偷窃同行外卖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这种行为属于治安案件,公安机关将依法采取治安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和行政拘留。文章还解释了犯罪构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有助于准确打击犯罪行为,保护公民权益。

  • 并案侦查的法律特征
  • 一、放火罪的刑法规定
  • 一、通过恐吓业主承揽工程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