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事故发生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指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对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加以认定的行为。
2、法律依据: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送达当事人。
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在中国目前被统一的规定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根据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等等一系列法律的规定
一般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基础之上,对交通事故的赔偿责任也进行了较为宽泛的划分。具体划分如下
1、非机动车驾驶人以及行人无过错的,则由机动车一方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2、非机动车驾驶人以及行人存在过错根据其过错的程度适当减少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如果机动车一方无过错的,则只需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3、如果受害人和机动车一方对交通事故都无过错的则对应损失由双方分担。
4、交通事故如果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以及行人故意造成的则机动车一方可以不承担相应责任。
一起酒后驾驶顺风车造成交通事故的案子。司机张某明酒后驾车导致乘客李某强受伤,虽然交警认定司机全责,但乘客李某强在明知司机酒后驾车的情况下未加劝阻并继续乘坐,也存在重大过失。根据法律,乘客应承担部分责任,因此司机张某明承担80%的民事责任,而李某强承担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时间限制及相关处理方式。根据不同情形,制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期限有所不同。当事人对责任认定有异议的,可在接到认定书之日起3日内向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复核,复核结果一般具有最终性。
涉嫌交通肇事罪的办案流程,包括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立案破案、侦查终结等环节。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载明事故基本事实、成因及当事人责任,它是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办案人员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时,必须准确掌握立案标准,区分是否适用一般事故处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定义、性质及效力。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授权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的公文文书。关于其性质存在不同观点,包括具体行政行为、鉴定结论和书证证据等。由于性质界定不一,出现了社会影响如车主随意包揽事故责任、交警部门认定责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