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 > 捡东西不归还是什么罪

捡东西不归还是什么罪

时间:2023-05-30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28832
对于捡到东西拒不归还的当事人,可能构成侵占罪,具体的量刑处罚标准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关于捡东西不归还是什么罪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捡拾他人财物不归还的法律责任

一、构成侵占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对于拾得他人财物后拒不归还的行为,可能构成侵占罪。具体的量刑处罚标准如下:

  •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如果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也将依照以上规定进行处罚。

二、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

不当得利成立后,受益人和受损人之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即形成不当得利之债。不当得利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发生根据,而不当得利之债是不当得利的效力。

不当得利之债的内容包括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义务和受损人请求返还不当利益的权利。因此,不当得利的基本效力即为受损人的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根据受益人是否为善意,其返还范围有所不同,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受益人为善意时,即在受益人取得利益时不知道没有合法根据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以利益存在的部分为限。如果利益已经不存在,则不负返还义务。所谓现存利益,不仅限于原物的固有形态,如果形态改变,其财产价值仍然存在或者可以代偿的,仍然属于现存利益。
  2. 受益人为恶意时,即在取得利益时明知没有合法根据时,其返还利益的范围应当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时的数额。即使该利益在返还之时已经减少甚至不复存在,返还义务也不免除。这是因为受益人明知其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却仍然置受害人的合法利益于不顾,法律对此没有加以特别保护的必要。
  3. 受益人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但之后为恶意时,其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之时存在的利益为准。

总结以上知识,拾得遗失的物品不归还一般不构成犯罪,属于不当得利的行为。然而,如果拾得人经起诉后拒不执行法院判决书,并且情节严重,将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

    持有50克毒品的法律责任。持有毒品数量较大将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根据不同数量将面临不同的刑罚。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客体、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行为人明知持有国家禁

  • 行政处罚移交法院强制执行的时间

    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时间及相关种类。若行政处罚在法定期限内未执行,行政机关可在三个月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和执照以及行政拘留等种类。

  •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

    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定义与要件。该罪行侵犯的是社会公共秩序,扰乱、冲击或以其他方法破坏依法举行的集会、游行、示威,造成公共秩序混乱的行为都属于此罪行范畴。其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只能表现为故意。破坏集会、游行、示威罪的量刑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 他人欠钱拿他东西抵债是否犯法

    欠债拿取他人财物是否违法的问题。根据我国法律,个人无权占有他人财产,因此私自占有欠债人的财物是违法行为,可能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同时,文章介绍了通过诉讼解决欠债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法律规定。建议遵循法律途径解决债务纠纷。

  • 高空坠物砸坏东西怎么赔偿
  • 领结婚证准备什么东西
  • 快递把东西弄丢了怎么赔偿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