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限为三十年。
耕地包括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和旱地等。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4亿亩,人均1.4亩。目前,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约97%。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承包期限一般较短。然而,过短的承包期限难以调动承包人增加投入和合理开发土地的积极性,甚至可能导致短期行为和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因此,为了保障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积极意义,耕地的承包期限被规定为30年。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至50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至70年。
草地包括天然草地、改良草地和人工草地,其中草原是草地的主体。自1984年起,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草原承包工作,一些地方对草地实行50年的承包期限。
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以及迹地和苗圃等。在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之前,林地的承包期限一般确定为30至50年。
对于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限,我国法律的规定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承包期限为30年。国家政策曾原则性要求土地承包期限再延长30年不变,而营造林地和“四荒”地等开发性生产的承包期限可以更长。农村土地承包法针对草地和林地承包的特殊性,明确规定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至50年。
原告郑某兴和被告耿某善在城口县同一乡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引发的纠纷。最初双方为了退耕还林地连片而达成了口头互换协议。然而,被告后来反悔并阻止原告耕种互换后的土地。经过法院审理,确认了双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协议的有效性,并判决被告停止侵害。文章还
李某与聂某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分析。根据合同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双方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互换协议有效,且互换土地耕种可视为交换土地承包经营权。虽然未经过村委会备案,但承包经营权流转未经备案不必然导致合同无效。
土地互换纠纷的判定问题,指出发生争议应按照法律进行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进行调解、仲裁或诉讼。同时,阐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和合同要求,强调互换是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种合法方式。文章还讨论了互换土地行为的效力和承包期内的土地要回权。
土地互换后土地补偿款的归属问题。在双方完成互换登记或备案行为后,补偿款应归属于互换后的土地承包人。文章详细阐述了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方式。此外,还介绍了互换的性质和效力以及土地补偿费用的分配原则。